與一、二線大城市相比,下沉市場和鄉村消費表現良好;線上流量紅利趨近尾聲,2024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增長為6.5%,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緩;百貨業用餐飲引流,卻被餐飲反噬;百貨業態布局的同質化加劇行業困境......
日前,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主辦、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特別協辦的“第22屆中國百貨零售業年會暨商業創新峰會”在滬舉行,圍繞“零售·自有其道”,圍繞打造消費新場景、構建商業新生態、數字化深度賦能等內容,從政策趨勢、理念創新、前沿技術等方面展開全面交流。《2024-2025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也同步發布。
下沉市場消費崛起
與一、二線大城市相比,中國下沉市場和鄉村消費表現良好。2024年,中小城市的消費增長表現較為突出,如長三角地區的紹興、嘉興、揚州等,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6.7%,5.3%、6.6%。這一現象背后,一方面是政策利好,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政策,如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極大激發了下沉市場的消費活力。另一方面,下沉市場居民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漸轉變,他們開始追求品質化和多樣化的商品和服務,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同時,一些城市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和經濟發展優勢,形成了獨特的消費增長模式,為消費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線上流量紅利趨近尾聲
2024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增長為6.5%,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緩,逐漸接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幅。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實物商品零售的比重為26.8%,低于2022年和2023年,呈現出線上占比趨于穩定的趨勢>
這一現象反映了線上流量紅利趨近尾聲。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線上購物的流量紅利不斷釋放,為線上零售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然而,目前線上零售市場的流量趨于飽和,新增用戶數量減少,線上零售平臺獲取新用戶的難度增加,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不斷攀升,這導致線上零售的增長難度加大,其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也難以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線上零售單純依靠“價格優勢”來吸引消費者的策略吸引力逐漸下降,從而限制了線上零售的增長速度和市場份額的擴大。此外,線下零食折扣店、倉儲會員店等新興線下零售業態,以其獨特的優勢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百貨的線上、線下融合遇挑戰
從2013年的O2O熱開始,線下零售企業的全渠道業務開展多年,但線上銷售占比整體不高:存在引流難引流貴(78%)、流量低(67%)、銷售額不高、流量的復購率低、運營管理不專業及營銷能力不足等>
除此以外,百貨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難度較大,多數企業的數字化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較低,且在技術應用、與品牌方數據融合等方面存在不足。其次,硬件、服務和產品供應鏈老化,難以滿足消費者對購物體驗的高要求。此外,經營成本攀升、利潤空間壓縮是當前企業經營的主要挑戰之一,使得百貨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資金壓力。
電商對百貨零售業的影響仍在持續,而百貨零售企業在推進線上線下全域運營時,需要克服數字化能力不足、成本壓力大以及供應鏈不協調等困局。
同質化競爭與差異化經營之困
業態布局的同質化加劇行業困境。過去十年間,餐飲、兒童樂園、影院幾乎成為購物中心等商場的“標配”,但組合模式固化、創新乏力的問題逐漸顯現。一些百貨零售門店也提升了餐飲、兒童樂園等業態比例,但卻陷入用餐飲引流,被餐飲反噬的怪圈,流量轉化率低。
服務模式的單一化已經不適應新的消費需求。標準化的導購、促銷、會員體系已無法滿足分層化個性化的需求,尤其是年輕客群對“情緒價值”、“社交體驗”的重視遠超傳統服務維度,如多數企業對Z世代熱衷等新形態消費反應滯后。當個性化服務成為零售新戰場時,百貨零售企業的服務升級仍停留在增設母嬰室、改造廁所等較為基礎的階段>
商品差異化的首要障礙來自于供應鏈體系。企業不掌握主動權,部分企業嘗試轉向自采自營模式,但需直面采購團隊建設、庫存管理、資金占用等多重壓力,轉型步履維艱。
業態創新的困境源于市場競爭的加劇。當“體驗經濟”、“社交空間”等概念被過度消費后,真正具有技術壁壘或模式獨創性的項目鳳毛麟角。更嚴峻的是,消費者需求快速迭代,讓企業的創新窗口期大幅縮短,迫使企業陷入持續創新卻持續過時的循環。
城市更新實踐與商業美學探索
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申羽介紹說,百聯正在進行《城市更新實踐與商業美學探索》:城市更新語境下的商業美學是空間、人文、商業價值的共生系統,兼具功能性、藝術性與社會性。百聯股份在城市更新實踐中,摸索出三個美學策略:在歷史肌理的現代轉譯中,LADY淮海將城市歷史記憶化為當代美學符號,以跨門店女性社群活動,豐富淮海街區敘事;在空間敘事的場景革命中,百聯ZX以亞文化訴求構建差異化空間語言,將傳統商業轉變為有拓展性的二次元文化殿堂;在社區溫度的柔性表達中,百聯Touch-Care服務品牌深入社區肌理,以全齡友好服務和數字化建設,在虹口曲陽、楊浦濱江、普陀中環等區域織就高品質生活網>
商業美學更是產業鏈的賦能者。百聯致力于以建筑、空間、時尚設計,為歷史與未來的對話搭建獨特的展示空間,為國潮靈感打造國際化的傳播平臺,為時尚與藝術的創意實踐提供多元的孵化場所。
百聯城市更新的下一個實踐地永安百貨,將定位旅行中的探索,成為東西方美學對話首發地。從百年歷史提煉文化基因,打造融合零售、藝術、社交的復合空間,構建歷史場景與現代消費的共生體系,實現商業與美學的可持續共生。百聯將以“城市策展人”姿態,持續探索商業美學的中國范式,讓建筑可閱讀、讓消費有故事,讓城市向美而生>
淮海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敏介紹說,未來的淮海路商圈,以點帶面提升片區能級,文商旅體展聯動促消費,整合資源塑造商圈品牌,正在打造百年高雅時尚淮海路的國際潮流年輕態。
淮海路“國際化“的定位,緊貼全球時尚潮流;為消費者提供沉浸式氛圍、多樣化產品和互動式服務,打造城中“最潮“之地;“年輕力“的回歸,打開國潮展示窗口。回歸本質,專注品質,避免成為快節奏短暫流行;“藝術感“的地標,呈現獨特商圈氛圍。實現展覽文化與商業場景的跨界破圈融合。
打造一個“沒有冬天的世界餐桌”
武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洪祥介紹說,實業與資本并舉,將打造零售新生態:秉持“干則思變,不變不干”的創新基因,強筋骨,實業筑基;構建零售新生態,打造消費新場景;拓展商業新邊界;將加強平臺合作,實現全天候直播;加大自營直投,在存量中挖增量;打造人無我有的特色商品;打造地標性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活力,強化“商文旅體”融合發展>
大商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大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德力介紹說,大商正在打造一個“沒有冬天的世界餐桌”:從依賴經銷,到布局“大商全球源選”,建設國際稀缺商品全自有、全產業鏈;構建大平臺+聚焦大消費+成就大生態;以優質稀缺美食為基礎,打造沒有冬天的世界餐桌;向世界傳遞自然健康、持續生態、文化傳承、優質美味。
嶺南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暉介紹說,在變革中探尋商業本質與未來之光:商業零售從“渠道為王”到“體驗為王”,從“價格敏感”到“價值敏感”,從“功能需求”到“情感共鳴”;沉浸式體驗,重塑城市商業空間;情感化設計,創造新型消費連接點;科技化交互,重構人貨場的關系圖譜:資本賦能,產業鏈的拓鏈強鏈;跨界融合,文商旅+的創新場景;細分管理,滿足細分客群個性需求;供應鏈協作,全鏈條的高效協同。
利用中國原產進行本土化的商品開發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執行董事,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堀口健太介紹說,自然的力量是對當下消費的意義:無印良品將持續開新店、強化商品開發體制、強化重點品類、強化OMO、ESG/公益人文主義等將成為公司8大業務增長引擎;本土化的商品開發,利用中國原產的素材;在地域社區與顧客攜手,為實現“舒適美好的生活與社會” 做出貢獻>
合生商業集團品牌招商中心總經理吳方解碼了合生商業流量裂變的破圈密碼:重塑、開拓、創新、活力、價值打造煥新RENEW;夜經濟、戶外經濟、寵物經濟、實用經濟、銀發經濟、首發效應、IP效應、國貨效應、融合效應、非標效應打造聚勢COALITION;新產品、新市場、新技術、新合作共筑共贏WIN-WIN。
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科技AI與文化IP的深度融合
名創優品集團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渠道發展官寇維宣介紹了中國名創的全球渠道,名創優品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科技AI與文化IP兩大領域的深度融合:興趣消費熱潮涌動,IP經濟具備強大活力>
在2024變革之元年,名創優品首創全球IP聯名集合店:興趣消費x場景體驗,激活新消費場景,流量回歸線下>
寇維宣還介紹了名創優品的1234戰略:數智計劃,致力于為渠道數智發展保駕護航;高地計劃,致力于打造樂園式沉浸式消費空間;迭代計劃,致力于打造場景式IP聯名集合店;創生計劃,致力于創新IP/品類/渠道,并帶來生生不息的流量。(記者 錢鑫)
轉自:新聞晨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