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全國多地氣溫一路升高,各地消暑納涼的消費場景愈發豐富,不斷激發消費潛力。
上海:室內滑雪感受冰爽體驗
在城市里,要想尋一處清涼之地,那室內滑雪或戲水是個不錯的選擇。在上海,室內滑雪場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歡迎。這家冰雪世界從2024年9月開業以來,每逢節假日,日均客流量都能超過6000人次,周邊3家配套酒店預訂率也會接近滿房。
廣東清遠:水中漂流 飛舟在浪尖激蕩
在廣東清遠的古龍峽景區,人們劃著漂流船在飛舟浪尖的激蕩中體驗“過山車”似的快感。這條漂流賽道全程落差達378米,全程都設置在森林里,兩岸綠樹成蔭,翻騰的浪花不斷拍打著巖石,游客們在激流中劃動槳葉,暢享夏日暢快。
福建福州:傳統甜品冰飯 成城市夏日限定美食
夏日消暑,除了沉浸清涼,還要吃的清涼。在福建福州,有一種傳統甜品叫做“冰飯”。用福州人的話說,冰飯是城市的限定美食,來一勺長樂冰飯,一口清涼沁人心脾。
冰冰甜甜的糖水做底,搭配上新鮮水果、仙草、芋圓、銀耳等豐富的配料,當然最不可少的就是冰飯的“靈魂”——糯米。
河南:水上樂園迎客流高峰 新場景豐富游客體驗
夏日炎炎,一些地方的水上樂園迎來客流高峰,成為市民和游客清涼消暑的熱門打卡地。
記者在河南鄭州看到,一個水上樂園入口處,前來體驗水上項目的游客排起長隊。樂園內的巨型造浪池、彩虹滑道等項目都備受歡迎。
2025年,新推出的水陸空實景演出,運用數字光影技術重現多個傳統神話場景,為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聽新體驗。
在滎陽的一個水上樂園內,游客既可以體驗水上過山車的驚險刺激,也可以躺在充氣筏上悠閑漂流,2025年重點打造的粉色沙灘和卡通主題場景吸引大量親子客群。
夜游瑯琊古城 沉浸式感受歷史人文風物
山東臨沂古稱瑯琊。東漢瑯琊王劉京遷都到這里后,瑯琊文化在這里逐步發展。我們熟知的諸葛亮、王羲之等也都是瑯琊人。近年來,臨沂在文旅場景的設計上,將瑯琊文化、歷史人物故事和當地景觀、沉浸式演藝相結合,讓游客在旅行中感受歷史人文風物。
在山東省臨沂市瑯琊古城的中央街區上上演了《只此瑯琊》大型沉浸式互動演藝。這幕劇是“諸葛三兄弟縱橫三國”的高潮部分“赤壁大戰”。諸葛三兄弟出身于瑯琊諸葛氏,而東漢時期的瑯琊大體在今天的山東省臨沂市。
只此瑯琊 特效舞臺演藝帶觀眾“走進歷史”
為了展現“赤壁大戰”的激烈,現場運用了水、火、霧、聲、光、電以及機械裝置的全方位演藝。整個舞臺的設計非常用心,就像是一艘大船,船的不同部位隨著“戰爭”的進行還會上下起伏,仿佛真的行駛在波濤洶涌的大江之上。通過航拍畫面可以看到,在整個街區中,《只此瑯琊》的部分有500米左右,游客們來到這里,可以一秒踏進歷史,走進千年瑯琊文化歷史畫卷。在這里,不僅有“諸葛三兄弟縱橫三國”,還有“東漢瑯琊王劉京遷都”,以及“瑯琊名士王羲之和顏真卿跨越千年的書法對話”等歷史故事。
街頭傳統表演豐富多彩 游客體驗國風樂趣
不僅是大型的沉浸式表演,還有很多表演項目,比如皮影戲,可以說真的是“雙手對舞百萬兵”。還有轉盤子、頂大缸等雜技表演,以及傳統魔術“三仙歸洞”。
從“觀光”到“體驗” 文旅升級好戲連臺
正是這樣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的表演,讓整個瑯琊古城“活”了起來。古城通過沉浸式演藝講述本地文化的做法,是山東景區從“觀光型”向“體驗型”升級的一個典型代表。除了這些表演,來到瑯琊古城還可以在大型情景室內演藝《國秀·瑯琊》中,看瀑布飛瀉、火鳳凌空、大海氤氳;還可以在《水秀》大型體驗劇中,感受500噸洪水和漫山鐵花飛濺的水火交融。
瑯琊古城的爆火直接拉動臨沂旅游收入增長。2025年春節假期,瑯琊古城日均接待游客6萬人次,帶動周邊酒店入住率提升至10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瑯琊古城70%的外地游客結構打破了臨沂市的客源局限,為城市帶來跨區域消費與城市品質的升級。
新疆吐魯番:高溫模式開啟 帶動“逐熱”旅游
6月8日,新疆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開啟了2025年夏季的“高溫”模式。在素有“火洲”之稱的新疆吐魯番市,近期也迎來了全國各地逐熱而來的游客,體驗火焰山下的極致“烤”驗。
在新疆吐魯番市的火焰山景區這個金箍棒造型的溫度計上,顯示實時的地表溫度是65攝氏度,空氣溫度達到了45攝氏度左右。
在吐魯番市火焰山景區,金箍棒造型的巨型溫度計前排滿了打卡拍照的游客。沙窩里用天然熱度烤出的雞蛋,灑上辣椒面和孜然,就有了獨具特色的“火焰山味道”。這些新奇的感受,讓不少專程趕來體驗“熱”的游客,過了一把在“火洲”度夏的癮。而各種各樣《西游記》主題的文創產品,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連續多天當地游客日均接待量都超過4500人次。
據了解,這次高溫天氣過程將持續到6月13日左右,火焰山景區氣溫也將持續攀升。
新疆吐魯番市火焰山景區市場部負責人蘭云霞介紹,針對高溫景區也已做好了全面的應對工作。在景區各主要區域都配備了藥箱,同時,設置了多處納涼休息區。除此之外,在露天游覽區域還安裝了多臺冷風機。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