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穩韌性強動能足 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30萬億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06





      "2024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特別是及時部署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同期,多位專家在國是論壇舉辦的"年度中國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2024年我國經濟克服了復雜的內外環境帶來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順利地實現了主要預期目標任務。


      總量再上新臺階 市場和產業優勢更加鞏固


      初步核算,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13490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基本每一兩年就突破一個10萬億元關口。繼2020年、2021年、2022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120萬億元之后,2024年首次突破130萬億元。


      "2024年,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130萬億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康義說,經濟總量超過130萬億元,意味著我國經濟家底更加殷實,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又躍上了新的臺階,意味著我國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優、動力更足、抗風險能力更強,意味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產業體系的優勢更加鞏固,意味著我國為全球發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可以看出,2024年我國各個方面工作扎實有力推進,中國經濟確實克服了很多風險和挑戰,但2024年9月底以來我國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有力提振了各個方面的信心,穩定了預期,推動經濟尤其是四季度經濟實現明顯的回升,全年取得5%的增速,支撐了經濟社會目標順利完成。"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


      工業生產增勢較好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說:"各個地區、各個領域的數據也能反映出工業增長的整體態勢。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依然發展比較快,增速比較猛,像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都有兩位數的增長,新能源汽車未來滲透率還會提高。"


      "從供給角度來講,中國制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很高,而且生產能力在不斷上升。盡管在最近幾年生產能力的重點有一些調整,但總體制造能力和競爭力的上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說明我國制造業在全球經濟中,在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中是有著相當強的競爭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密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


      "市場需求擴大,促進了工業生產擴張。同時,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綠色低碳轉型也在加快。"康義說。


      郭麗巖表示,從結構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可以看到相關行業向高攀登的努力。隨著工業增加值規上利潤的改善,會帶動更多"向新而行""向綠轉型"的投資。


      "支撐整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結構正在優化。"郭麗巖說。


      韌性強潛能大 長期向好趨勢沒有變


      "2025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可能會加深,但是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勢也沒有變,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發展的"時"和"勢"依然占優。"康義強調。


      "展望2025年,中國經濟仍有多方面有利條件和支撐,包括創新引領力、內需主動力、 改革激活力和安全保障力,為整個2025年中國經濟穩增速、優結構提供良好的支撐。"郭麗巖認為。


      周密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從貿易質量來看,包括新三樣在內的綠色產品和數字產品,已經成為中國的品牌,這種態勢在2025年還會繼續延續。


      康義說:"2025年,各方面瞄準目標、狠抓落實,重大戰略任務、重大工程項目將全面落地見效,這都將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更強活力。"(記者 曹雅麗)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