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2027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三個時間節點
我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路線圖明確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全面推進
當前,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糧食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突破1.4萬億斤新臺階,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具備了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基本條件。但農業生產基礎不牢、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問題仍然突出。
專家指出,立足我國國情,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建設農業強國之路,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正當其時。
據了解,規劃著眼2027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三個時間節點,提出農業強國建設的分階段目標。明確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具體來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4萬億斤,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持續強化,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健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
到2035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具體來講,要實現“七個更加”:糧食產能穩固、供給更加安全;鄉村產業鏈升級完善、融合更加充分;鄉村設施完備配套、生活更加便利;鄉村公共服務普惠均等、保障更加有力;農業農村法治建設更加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健全、社會更加安寧;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發展更加協調。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提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七方面重點任務。這些任務涵蓋“三農”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個有機整體。其中,前五方面任務聚焦農業現代化,體現建設農業強國“五個強”的要求;后兩方面任務聚焦農村現代化,體現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要求。
產業提升
農業強國的突出標志之一是產業鏈條健全,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2.5:1,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
規劃提出,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在推動農產品加工流通優化升級方面,規劃明確,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鼓勵大型電商平臺、物流、商貿等主體下沉農村,發展農村電商服務網點。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生產、加工、流通等全環節升級,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深入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扶優培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引領行業發展的產業鏈“鏈主”企業和區域頭部企業,做優中小企業,形成生產協同、技術互補、要素共享的企業發展陣型。大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
另外,規劃提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動城鄉交通道路連接、供電網絡互聯、客運物流一體化,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掘農村消費潛力等。
重點落實
此次發布的規劃明確,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把更多資源力量配置到產業就業上,切實增進民生福祉。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建立區域勞務協作平臺,構建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幫扶產業體系,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全體農村居民并適時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這一系列民生舉措,將讓農業強國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農民。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農業農村領域的頂層設計文件,規劃的生命力在于能落地、能實現。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聚集資源要素、匯聚各方力量,重點抓好規劃任務落實。首先是壓實責任促落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農業強國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扛起主體責任,把農業強國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等,確保農業強國建設各項任務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此外,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決定了農業強國建設不可能一個模式套下來、齊步走。部分發達地區發展基礎較好、特色優勢明顯,有條件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先行探索實踐經驗。要推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有條件省份率先建成農業強省,鼓勵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市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分類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模式。
專家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這一農業農村發展中長期綱領性文件,在農業農村領域將發揮管全局、管長遠的戰略導向作用。規劃將為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行動指南、注入強大動力。新起點上,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將迎來廣闊前景,廣大農民生活必將越來越紅火。(依琰)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