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武漢首家市內免稅店正式亮相,這是國家市內免稅店新政出臺后全國首家新增設的市內免稅店;5月26日,中免集團廈門市內免稅店“煥新”開業;長沙首家市內免稅店預計今年9月投入運營……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下,多地市內免稅店項目加速落地,免稅消費熱潮涌動。作為新興購物渠道,市內免稅店依托核心商圈的便捷性、豐富的商品矩陣及免稅政策優勢,正成為消費升級中拉動內需的商業新引擎。
受訪業內人士分析稱,市內免稅店不僅為外國游客開辟出一個新的掃貨渠道,也為國內品牌搭建起一個新的出海通道,未來市內免稅店需在服務質量、購物環境、推廣等方面進行優化,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實現客源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加速落地意義深遠
市內免稅店是指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在市內特定區域,向即將出境的國際旅客銷售免稅商品的商店。
2024年8月,財政部、商務部等五部門印發《市內免稅店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在廣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漢、西安、長沙和福州8個城市各設立1家市內免稅店。符合條件的消費者,可以按照“店內買單、口岸提貨”的方式在門店選購商品,隨后在口岸出境隔離區內設立的免稅商品提貨點進行提貨。
在政策春風的吹拂下,各地市內免稅店建設按下“加速鍵”:4月初,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成都市錦江區政府簽訂《成都市內免稅店經營協議》,力爭在年內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廣州市廣百股份有限公司5月17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嶺南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中免市內免稅品(廣州)有限公司合資經營合同》。5月22日,長沙市商務局、天心區人民政府與王府井集團聯合宣布,長沙首家市內免稅店正式落戶王府井百貨,預計今年9月投入運營……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市內免稅店的加速落地具有多重價值,有助于吸引海外消費回流,促進國內消費市場的繁榮;同時,可帶動酒店、餐飲、交通等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亦看好市內免稅店加速落地產生的積極作用,他向國際商報記者分析稱,市內免稅店不僅能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國際形象,而且能帶動周邊商業設施和服務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商業氛圍。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市內免稅店也是推動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的重要抓手。
充分激活差異化優勢
在政策利好下,中國免稅市場規模持續擴容,市內免稅店作為核心增長極展現出強勁活力。中研網發布的《2025年免稅經濟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顯示,北京SKP免稅店開業首月銷售額突破2億元,上海外灘免稅店日客流量超1.5萬人次,均凸顯出市內免稅店強勁的消費吸引力。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市內免稅店的市場需求正隨著國際旅游的恢復和增長持續擴大。從市場規模看,免稅政策放寬(如出境前60日可購物)疊加消費者購買力提升,推動免稅商品銷售額穩步增長;從消費偏好看,國際游客與本地居民對化妝品、奢侈品、電子產品等高品質、特色免稅商品的需求旺盛,同時便捷的購物體驗與價格優勢進一步強化了市內免稅店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零售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市內免稅店正面臨跨境電商價格透明化、傳統百貨本土深耕運營,以及離島免稅、口岸免稅等業態的分流挑戰。
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王鵬建議,一方面,優化服務質量,如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購物行為和偏好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商品和服務,建立專業的售后應答團隊和售后渠道以提高售后服務質量等。另一方面,注重營銷與推廣,如利用社交媒體、旅游網站、在線旅游企業等平臺進行國內外宣傳,鼓勵國際游客通過在線評論、社交媒體分享等方式提高市內免稅店的國際知名度。還可通過與酒店、航空公司、旅游景點等合作,將免稅店購物作為旅游產品的一部分開展聯合營銷活動,擴大知名度。
“此外,完善的購物環境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消費意愿。”王鵬舉例稱,市內免稅店應結合自身文化特色,提供文化體驗活動,如傳統工藝展示、地方特色表演等,增加購物體驗的豐富性。同時,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簡化退稅流程,提供快速退稅服務。(記者 邵志媛)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