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汽車后市場規模有望破萬億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17-05-11





      財聯社11日訊,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首次突破3億輛,其中汽車達2億輛。交通部門預計,未來中國汽車后市場年均增速將超過30%,2018年后市場規模有望破萬億元。與此同時,我國汽車后市場在服務水平、服務質量等方面卻遠遠沒有達到與機動車保有量相匹配的水平,企業大多“小、散、亂”,零整比居高不下、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突出。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如何通過改革和創新實現汽車后市場的規范和有序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全國汽車銷售超過2800萬輛。而公安部交管局的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首次突破3億輛,其中汽車達2億輛。交通部門預計,未來中國汽車后市場年均增速將超過30%,2018年后市場規模有望破萬億元。


      與此同時,我國汽車后市場在服務水平、服務質量等方面卻遠遠沒有達到與機動車保有量相匹配的水平,企業大多“小、散、亂”,零整比居高不下、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突出。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如何通過改革和創新實現汽車后市場的規范和有序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汽車后市場長期“小、散、亂”


      我國汽車產業已逐漸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與之配套的汽車后市場卻發展滯后:一面是強勢的4S店體系;另一面則是小、散、亂的路邊小店。而消費者只能長期在這二者之間的夾縫中維護自己的利益。


      相對來說,4S店在技術和零部件方面比較有保障,但維修保養的價格居高不下,導致大批車主在車輛出保后,不再選擇4S店進行維修保養。目前,4S店車輛出保后的客戶流失率不斷上升,且大都流向了社會獨立維修廠和連鎖維修企業。然而,很多社會獨立維修廠和路邊店雖然在配件、工時等方面的價格比4S店便宜很多,但配件和技術總是讓消費者難以放心。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40多萬家汽修門店,大多以夫妻檔、小作坊、路邊攤形式存在。平均每家維修店保有客戶大約不足400輛,經營模式也大多是“一錘子”買賣,缺少穩定的客戶和車源。


      國內汽車后市場這種小、散、亂的態勢,不僅讓消費者撓頭,也使許多國外汽車后市場企業在中國市場折戟沉沙。


      中國的汽車后市場很早就被一些國際巨頭看中,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南非的捷飛絡、Autobacs、普利擎、韓泰輪胎等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企業都在經營了一段時間后選擇關閉甚至退出了中國市場。


      例如,世界500強企業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在中國的首批三家直營汽車養護中心2007年正式落戶上海,覆蓋美容、養護、裝潢、快修等全方位服務。但到了2008年9月,霍尼韋爾就陸續關掉了在中國的養護中心。


      分析其原因,除了因政策因素造成4S店體系的勢力過于強大外,中國汽車后市場這種小、散、亂的狀況所帶來的惡性價格競爭以及不誠信經營等問題,讓照搬國外經驗和模式的國際大牌企業難以適應。


      零整比:一道邁不過的坎


      零整比是指汽車所有零部件的價格和整車價格的比值,它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消費者在后期維修保養中更換零件的價格和整體養護成本的高低,而零整比高企一直是汽車后市場的一大頑疾。


      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保協)聯合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第七次發布了汽車零整比數據,數據顯示,在100個車型中,零整比最高的為830.49%,即更換全部配件費用相當于購買8.3輛新車。


      據記者了解,自2014年開始發布汽車零整比數據以來,最高的零整比甚至超過了1200%。由此可見,要實現零整比的整體下降有多難。


      中保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本期汽車零整比100指數為327.96%,較前兩次略有下降,但國外車輛零整比為300%左右,高昂的零整比說明,汽車維修領域仍然存在暴利。


      于是,促使汽車零整比最終趨向合理,成為規范和讓汽車后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工作。2014年,交通部、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要求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生產企業向汽車售后市場提供原廠配件和具有自有品牌、商標或標識的獨立售后配件;鼓勵授權維修企業向非授權維修企業轉售、提供原廠配件,建立實施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制度,保障所有維修企業都平等享有獲取汽車生產企業汽車維修技術信息的權利。


      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廠家對配件的壟斷。在政府對配件市場實施有效監管的情況下,消費者擁有了自主選擇購買相應品牌配件的權利。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正式頒發了新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更是進一步打破了原有的體系,讓汽車后市場更加開放和透明。


      隨著政策的不斷放開,獨立于4S店模式之外的維修保養企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而社會汽車維修行業的崛起壯大,將迫使“零整比”理性回歸,使消費者從中受益。


      規范發展還需轉型創新


      汽車后市場已成為整個汽車產業鏈中最為耀眼的金礦。


      據《2013-2017中國汽車后市場藍皮書》估算,汽車后市場整體行業利潤可達到40%至50%,個別細分行業的利潤甚至更高。


      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市場,汽車制造與銷售的利潤約占整個汽車產業利潤的20%,零部件供應利潤約占20%,其他60%的利潤是在服務領域中產生的。由于目前我國的汽車銷售利潤占比依然很高,按照業界每1元購車消費會帶動0.65元汽車售后服務的慣例來看,我國汽車后市場潛力巨大。


      面對著潛力巨大的市場,如何改變現在的落后狀況成為當務之急,同時也成為眾多新來者的突破口。從2014年到2016年,各大經銷商紛紛投入重金,以增強維修保養的盈利成長性。據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4年中國汽車后市場獲得的風險投資多達67次,是2013年的十倍。


      同時,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加上政策有了突破,汽車后市場涌現出一大批互聯網創業企業,以及很多獨立的售后維修企業。2015年,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宣布整合旗下的大數據營銷、汽車金融業務以及6000萬車主匯聚的平臺優勢,成立了汽車事業部,以打通汽車電商O2O服務。


      而傳統的4S店也開始慢慢轉變服務方式,降低費用,應對市場競爭。


      現在,經歷了一輪市場淘汰后,途虎養車等一眾生存下來的互聯網企業開始逐步摸索成型,經營模式也從之前過度重視線上轉為線上線下并重,并開始在線下注重重資產投資,將互聯網和傳統企業的優勢有效融合。


      有專家表示,借助互聯網技術,未來的汽車后市場將會更加向終端傾斜,銷售模式也將由原來的店鋪式銷售逐漸向“倉儲式銷售+物流配送”的電子商務模式轉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新材料發展 汽車新材料規模或達數萬億

      新能源、智能化、輕量化已成為未來汽車產業公認的發展方向,而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汽車新材料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未來市場規模或達數萬億元。
      2017-05-19
    • 環保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在第十屆中國環境產業大會上表示,環保產業總體規模進一步擴大,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涉及環保投資將超過6萬億元。
      2017-06-15
    • 未來五年物業服務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

      6月16日-17日,由中國指數研究院和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主辦的“2017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2017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全國基礎物業管理市場規模約...
      2017-06-19
    • 我國環保技術產業年均增速超15% 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2.8萬億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關于“近年來針對國家的環保難題,主要在哪些領域加強了環境保護技術合作,起到了哪些作用?當前我國環境技術方面的短板是什么?下一步還將開展哪些領域的技術合作,在水和土壤領域,國外有哪些治理經...
      2017-07-21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