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瞄準新能源和自動駕駛市場:零部件巨頭加速推進中國本土化生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7-08-08





      “雖然目前iBooster的價格略高于同類產品,但其所產生的價值卻遠遠超過同類產品,具有高性價比優勢,將為整個汽車產業創造出巨大的增值效應。” 8月1日,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Dirk Hoheisel在博世南京生產基地奠基儀式上表示。


      跨國零部件企業看到中國廣闊的新能源市場,加速推進本土化戰略,紛紛擴大新能源領域的布局。


      此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預測,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以及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的發展目標。


      Dirk Hoheisel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為了滿足中國對電氣化及自動化駕駛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博世持續投資,并將最新的技術引入中國。”


      年產將達40萬件


      為適應未來汽車電氣化及自動化的發展趨勢,博世于2013年推出不依賴真空源的機電制動助力器iBooster,目前已經在大眾、通用、特斯拉等多款車型上搭載。


      今年這一助力器重新改款,博世將其帶來中國。第二代iBooster將在博世南京基地生產,并計劃于2019年正式投產。


      據博世底盤控制系統生產兼制動助力業務部執行副總裁Megerle介紹,新工廠將在2019年正式投產,當年將會實現約40萬件的產能,隨后每一年都會實現產能提升,在2022年將能實現300萬件的產能。


      目前,現代內燃機和電動車不能為傳統的真空制動助力器提供足夠的真空度,只能通過搭載真空泵來解決。


      iBooster利用傳感器感知駕駛者踩下剎車的力度和速度,并將信號處理之后傳給制動泵中的電機,在機電放大機構的驅動下,推動制動泵工作,從而實現電控制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認為,“iBooster能夠顯著縮短緊急制動時的制動距離,并滿足未來新車碰撞的測試技術,集電動化、智能化、主動安全的關鍵零部件于一體。”


      此外,當iBooster與ESP協調工作時,可實現幾乎100%的制動能量回收,不但能使電動車輛的續航里程增加高達20%,還能有效減少混動車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采用電控技術之后,iBooster和各種主被動安全設備的合作更加自然,包括幫助駕駛者實現自動或者緊急狀態下的制動——這在ACC、預防碰撞等功能中都是需要實現的。在ACC自適應巡航等系統中,iBooster可以實現自動控制與精準控制的效果。也就是說,能夠更好地適用于自動駕駛環境下。


      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陳黎明強調,“對于新能源汽車與新的制動系統而言,尤其是三級以上的自動駕駛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冗余控制,即車輛在完全失效的情況要提供安全解決方案。iBooster不需要真空源,同時有非常好的響應速度。”


      瞄準中國新能源市場


      早在今年的上海車展期間,多家跨國零部件企業就紛紛推出了在華規劃與本土化戰略,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自動駕駛領域。


      博世南京基地的奠基,是跨國零部件企業針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落地。為生產iBooster,博世將在全球共建立三個工廠,位于南京的這一工廠將滿足亞太地區需求。該基地占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總投資額7.7億元。


      從博世在全球區域的銷售情況看,歐洲的銷量占比41%,亞洲的銷量占比35%,而在亞洲地區中國的占比則高達65%。中國已經是博世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市場,承擔著博世在亞洲三分之二的銷售額。


      “博世2016年中國汽車業務板塊,實現了23.5%的增長,超過市場平均增長。未來,博世提供更多的技術和產品,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表示。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遠遠超過了歐美國家的發展。從咨詢機構的調查來看,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歡迎、接受程度,也遠遠高于歐美國家。同時,政府在這兩方面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所以博世非常看好中國市場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的發展。”陳黎明表示。


      博世還和德國戴姆勒、美國英偉達共同開發,計劃在2020年左右實現不需要駕駛員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從2016年開始博世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在電動化相關領域啟動了十余個新開發項目。


      多家全球零部件巨頭在中國進行本土化布局。今年4月,大陸集團宣布今年年底將在天津量產48伏微混系統,針對中國量身定制的高度集成的高壓傳動系統也計劃在中國投產。


      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兼CEO德根哈特在2017上海車展上表示:“大陸在中國正不斷注資,過去5年當中總投入達13億歐元,在今后5年間會保持同等程度的投資。工廠方面,有6個新建或者擴建的項目,并有17個研發中心。”


      另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采埃孚,位于上海松江區的工程中心二期正式也于今年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新擴建的工程中心以全應用的動力傳動和底盤技術為重點,而電動技術更是重點。


      隨著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到來,各大零部件公司正不斷加速技術革新,“當前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席卷全球,汽車業也處于顛覆性的變化中。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共享化正悄然地改變著汽車生態,汽車產業正在重塑。”付于武表示。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光熱發電破障前行 或成新能源發展重頭戲

      從全球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發展情況看,美國、西班牙等已經蓬勃開展,尤其是近幾年的裝機量快速增長,商業化運營趨于成熟。而我國在眾多清潔能源品種中,太陽能光熱發電有條件逐步擔當基礎電力負荷的新能源,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
      2017-03-22
    • 我國首列新能源城際電動車組亮相

      近日從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獲悉,由其研制的新能源城際電動車組抵達內蒙古草原開展試驗。這是我國首款實現電網供能、電池供能兩種動力模式轉換的新能源城際電動車組,可以在不接觸電網的情況下續航超過200公里。憑此技術,列車不...
      2017-07-04
    • 新能源“三萬公里”運營指標重新評估

      關于“三萬公里”運營指標的問題,目前主管部門已經理解企業的困境,組織專家對運營車輛進行分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致分為兩類:“三萬公里”運營指標算一類,例如新能源公交車等;還有一類像通勤車、一些專用的車也在搞運營...
      2017-07-18
    • 中外車企“搶灘”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在破解以上難點的基礎上,讓新能源汽車銷售由政策推動轉為市場驅動,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成熟的表現。
      2017-07-20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