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減稅超過4000億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29





    李克強 國務院減稅
    圖片來自網絡
      (時政)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
     
      決定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推動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融資難題
     
      聽取國務院機構改革進展情況匯報確保機構重置職能調整按時到位
     
      討論通過《國務院工作規則(修訂草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決定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推動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融資難題;聽取國務院機構改革進展情況匯報,確保機構重置、職能調整按時到位;討論通過《國務院工作規則(修訂草案)》。
     
      會議指出,過去五年通過實施營改增累計減稅2.1萬億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為進一步完善稅制,支持制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持續為市場主體減負,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一是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并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三是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實施上述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內外資企業都將同等受益。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擴展普惠金融業務、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部署,會議決定,由中央財政發起、聯合有意愿的金融機構共同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首期募資不低于600億元,采取股權投資、再擔保等形式支持各省(區、市)開展融資擔保業務,帶動各方資金扶持小微企業、“三農”和創業創新。同時,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金按照“政府支持、市場運作、保本微利、管控風險”的原則,以市場化方式決策、經營。初步測算,今后三年基金累計可支持相關擔保貸款5000億元左右,約占現有全國融資擔保業務的四分之一,著力緩解小微企業、“三農”等普惠領域融資難、融資貴,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會議指出,國務院機構改革是國務院今年的一件大事。國務院已成立專項協調小組,有關工作正積極穩妥推進。會議要求,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深化機構改革同“放管服”結合起來,著力轉變和優化政府職能。堅持權責一致,做到日常管理盡責到位、應對突發事件相互補位,形成工作合力,決不允許出現管理“死角”,確保國務院機構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平穩有序、協同推進,確保完成全年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會議通過《國務院工作規則(修訂草案)》,決定提請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完)
     
      轉自:新華通訊社
    李克強 國務院減稅
    圖片來自網絡
    新聞鏈接:國務院減稅:制造業等增值稅稅率5月1日起下調為企業減稅超4000億
     
      3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
     
      從2018年5月1日起,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將從17%降至16%,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將從11%降至10%。此外,工商業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統一上調到500萬元,對于部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款予以退還。
     
      上述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內外資企業都將同等受益。會議指出,此舉是為進一步完善稅制,支持制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持續為市場主體減負。
     
      減負制造業、交通運輸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其中包括完善增值稅制度,按照三檔并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
     
      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此進行具體部署。從會議披露內容來看,目前尚未涉及到增值稅稅率三檔并兩檔。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一是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這項政策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按照我國增值稅暫行條例,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納稅人。
     
      經過去年改革,我國現行增值稅稅率剩下三檔,分別是17%、11%、6%。其中,銷售貨物、勞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等,稅率為17%;銷售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筑、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等,稅率為11%;銷售服務、無形資產,稅率為6%。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次降低增值稅稅率,主要針對重點扶持的行業,像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基礎電信服務業,還有農產品等貨物。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包括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等。
     
      工信部今年年初有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正全面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制造業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但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企業面臨成本高、利潤薄、稅負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建議降低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稅率,增強我國制造業企業實力,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提高小規模納稅人標準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統一了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原來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分別是50萬元和80萬元,這次統一上調至500萬元。
     
      會議指出,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
     
      我國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3%,相較三檔標準稅率要低,小規模納稅人不能進行抵扣;但凡高于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的企業,必須適用標準稅率。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許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將原來50萬、80萬元的標準提高,能讓更多小微企業成為小規模納稅人;同時,賦予這些年銷售額低于500萬元的企業更多選擇權,他們可以選擇成為小規模納稅人,也可以選擇成為一般納稅人。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指出,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針對特定扶持行業,給予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優惠政策,以前有先例。比如2001年出臺的政策,對于國家批準的集成電路重大項目企業,因購進設備形成的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準予退還。
     
      這次優惠政策覆蓋面更廣,涉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電網企業。許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企業進項稅抵扣不完,從長期來看留抵稅款會逐漸抵消掉,但這樣會占用企業資金,給予一次性退還對企業是利好。
     
      “過去部分風電企業因為采購設備進項稅額比較大,增值稅進項稅要好幾年才能抵扣完。那些初期機器設備投資量大的企業,往往會積累比較大額度的進項稅”,許文表示。(記者周瀟梟)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