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苦守,最欣慰的是聽到嬰兒降生時的啼哭。在第三屆中國婦幼健康學術大會主會場,視頻短片滾動播放著臺風“摩羯”侵襲海南期間,全體婦幼健康工作者奮力保障母嬰安全,守護暴風驟雨中暖心產房的感人事跡,讓參會者不禁報以熱烈的掌聲。
9月20日至21日,第三屆中國婦幼健康學術大會在不久前經歷過超強臺風的海口市舉行。此次大會以“關注全生命周期,推動婦幼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匯集學術精英,聚焦婦女兒童健康主要問題交流科研成果,分享實踐經驗,探討優化策略,共謀婦幼事業未來發展。
在與會人士看來,婦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我國婦幼健康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孕產保健水平持續提高。
據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梁曉峰介紹,近年來我國婦幼健康核心指標持續向好。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三項指標均創歷史新低。尤其是2023年,嬰兒死亡率首次降至4.5‰以下,達到國際中高收入國家的先進水平。
婦幼健康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婦幼健康服務的持續改善。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二級巡視員王克讓表示,我國婦幼健康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已持續推進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覆蓋廣泛、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應對有序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體系基本建立。通過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投入保障,我國還形成了保基本、抓重點、廣覆蓋、兜底線的婦幼健康保障制度。
在提高婦幼健康服務質量方面,我國強化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救治,落實婚前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出生缺陷三級防控等措施。目前,我國住院分娩率已達到99.9%,宮頸癌、乳腺癌檢查項目全國覆蓋率達到90%以上。此外,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已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項目實施區域進一步擴大,許多重點疾病防治得到加強。
基于婦幼健康工作“高分”成績,我國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全球十個婦幼健康高績效國家之一”。《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評價:中國做出了了不起的工作。
“與此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婦幼健康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梁曉峰說,我國是人口大國,有約8.8億婦女和兒童,城鄉發展不平衡,隨著人口結構、生活方式和疾病譜的變化,產生了新的健康問題,婦女兒童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差異化,需要創新思路、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努力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高質量婦幼健康服務體系。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面對艱巨任務,我國婦幼健康服務工作正朝全周期、全方位、全過程邁進。
王克讓認為,接下來要構建一個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早干預的防治網絡,既要做強婦幼營養、心理保健等增量,加強特色專科學科門診建設,也要補齊兒科建設、就醫體驗等短板,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錢序說,當前我國婦幼健康事業正處在新的發展階段,需不斷增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的堅韌度,最大程度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朝著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愿景不懈努力。(記者陳凱姿、顧天成)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