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腦也會變老?醫學專家教你如何延緩變老進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25





      2024年9月21日是第31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同時,每年9月也是“中國腦健康月”。


      研究表明,人在25歲時,大腦就開始變老;30歲時,大腦開始出現結構性衰退;40歲時,大腦海馬體每年萎縮大約0.5%。生活中,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延緩大腦衰老?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健康的身體離不開合理營養的膳食,尤其大腦更貪吃‘好’的食物。”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副研究員徐凌志表示,保持大腦活力,可以增加攝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堅果和亞麻籽。


      徐凌志強調,避免高油高脂的食物,這些食物除了增加機體代謝負擔,還會加速腦老化。適量飲酒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酒中的多酚化合物還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過量酒精攝入會引起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加快腦老化和記憶認知下降。


      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研究表明,適度的活動和鍛煉除了強身健體,還能刺激我們的大腦。人在學習和適應新的運動動作時,會刺激大腦運轉,促進神經連接的形成和維持。


      人的一生約有1/3時間在睡覺中度過,良好的睡眠除了讓大腦得到適當休息,也會促進記憶的鞏固和腦內有害物質的清除。徐凌志指出,睡眠不足或低質量的睡眠可能導致和加速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以及神經退化。健康的睡眠約需要5.5小時~7.5小時,過多過少都對認知不利。


      大腦也有“用進廢退”的規律,越用會越靈光。徐凌志建議參加各種智力游戲,例如拼圖、數獨和交叉字謎,可以讓大腦保持活躍狀態。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是鍛煉大腦的另一種方式。“現在很多醫院和機構也都開設了認知訓練,通過專業指導能讓我們的大腦保持使用狀態,降低癡呆風險。”徐凌志說。


      積極的情緒有助于腦內內啡肽和多巴胺等“快樂荷爾蒙”的釋放,促進腦內神經元的生長和連接,改善大腦的功能。積極的情緒還會促進我們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鍛煉和規律的睡眠。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主任委員解恒革教授表示,有研究發現,全球約半數以上的癡呆負擔是由于潛在的、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所致,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中年期肥胖、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運動、低教育、抑郁、社會孤立等。加強教育以及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可預防或延遲全球以及我國約40%的癡呆發生。


      今年3月發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早防早治聯合提示》指出,控制慢性病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的優先選項。


      通過改善營養、加強鍛煉、認知訓練、社會參與以及心腦血管和危險因素的綜合干預,不但有助于腦功能的改善,還能降低心臟病、慢性病以及身體功能衰退的風險,提高生活及生命質量,帶來顯著的健康及經濟獲益。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有跡可循。早期跡象包括以下10個方面:記憶減退、做不好熟悉的工作、語言能力減退、搞不清時間和地點、判斷思維能力減退、把握做事進度有困難、東西放錯地方、情緒和行為出現改變、理解視覺和空間信息有困難、從工作或社會活動中退縮。


      65歲以上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多種慢性病或者感覺記憶出現衰退,應定期進行記憶力檢查和慢性病病情與健康風險的評估。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是癡呆篩查與預防的重要內容。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田金洲表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認知檢查,并給出阿爾茨海默病預防“5個1”的具體建議,包括:每天1小時快走、1大杯中國綠茶、1頓地中海式飲食、1次智力活動、1次親友互動。


      中國健康教育與促進協會常務副會長及秘書長孔靈芝表示,阿爾茨海默病與慢性病都具有許多相同的危險因素,應對策略也都是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轉自:工人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