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血管病變早期干預亟待加強 國內企業競逐腦機接口賽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13





      近年來,包括腦部疾病在內的老年人疾病已成為人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大挑戰。業內專家指出,腦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腦部健康問題值得重視,亟待加強腦血管病變早期干預。記者了解到,國內不少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正積極在腦健康領域布局,競相加碼腦機接口賽道。


      老年人腦部健康狀況引關注


      國家健康和疾病人腦組織資源庫(下稱“國家腦庫”)發起的一項國內首次大規模神經病理學調查顯示,受調查的樣本中超過半數的老年人大腦中存在病變。


      據“國家腦庫”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主任章京介紹,此次調查的對象是來自全國的1142位大腦捐獻志愿者,他們于2012年到2024年初相繼離世,主要為50歲以上人群,占比約為92.4%,90歲以上高齡者約占16.9%。


      調查研究發現,在上述1142例大腦樣本中,有超過一半的人(63%)存在腦血管方面的問題,其中60歲以上捐獻者樣本的腦血管病變率為69%;接近一半的人(48%)的大腦檢查結果顯示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跡象。


      “依此數據推算及全社會,也就是超過半數的中國老年人大腦中存在病變。”章京說,之所以上述調查中的統計數字加起來超過100%,是因為有人同時存在多種腦部病理改變(共病),而且腦血管病變與阿爾茨海默病神經病變高度重合。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腦血管病變并不只是阿爾茨海默、帕金森等神經性疾病的共病,還是高危驅動因素。“國家腦庫”研究團隊成員王小西介紹,就不同病變發生的時間線來說,腦血管病變往往最早出現,在50歲之前患病率就高達24%,而其他病變在這個時期的大腦中可能還沒發生,這提示了腦血管病變是其他病變的重要危險因素。


      “腦梗死和出血的大小及其發生部位,可能會對揭示認知能力下降或運動障礙發生機制提供關鍵線索。”王小西表示,未來研究應優先關注這些參數,以便全面地評估腦血管病變對認知和運動功能障礙的影響。


      此外,從地域分布來看,北方捐獻者腦血管病患病率為77%,南方捐獻者腦血管病患病率則為50%,而其他大腦病變的比例也是北方高過南方。王小西認為,除了北方人與南方人可能存在的遺傳基因差異外,可能還與南北方的飲食習慣及氣候條件有關。


      亟須加強腦血管病變早期干預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正在不斷加劇。根據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方面發布的數據,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3.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2.0%。根據預測,到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超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將達到峰值。


      業內人士指出,根據發達國家的歷史發展經驗,結合我國人口學和流行病學資料統計趨勢,我國年齡相關性神經退行性疾病高發期已經逼近,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致病原因尚不明確,且有效治療藥物極少,找到相關因素進行早期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章京表示,腦血管的改變遠遠早于其他病變,而且腦血管病變可能是其他腦部疾病的驅動因素。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在出現癥狀后,目前沒有非常有效的干預手段,但腦血管病變可以進行干預。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利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臨床經驗來看,人們對腦健康問題的關注仍相對滯后。以腦梗死為例,不少患者確診時已出現口齒不清、行動不便甚至昏迷的情況,錯失了最佳干預窗口。


      “當前,具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群龐大,亟須加強腦血管病變的早期干預。”高利表示,定期體檢,尤其是老年人定期進行心腦血管健康檢查,是及時發現并控制腦健康風險因素的有效方法。同時,還需加強科普宣傳,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合理飲食、規律運動、適度用腦(如閱讀、寫作等)以及社交活動等,提高心腦血管的健康水平。


      章京坦言,盡管這次調查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樣本量仍然有限,且地域分布不均衡。“要實現腦部疾病的精準診斷和有效治療,未來還需要更多的數據和深入的研究。”他說。


      國內企業加速布局腦機接口賽道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以及人們腦部疾病防治的緊迫需求,國內相關企業和機構正在腦健康領域加速布局。


      3月20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智能腦機系統“北腦一號”完成第3例人體植入手術。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李園表示,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進步,推動了腦機接口產品的開發及應用。


      作為新興產業,腦機接口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在近日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腦機接口產業聯盟發布了2025腦機接口十大創新成果,展現了我國企業和諸多研究機構在這一前沿產業上的創新活力。


      醫療健康領域是當前腦機接口最為成熟的賽道,覆蓋了神經疾病診斷、康復治療及功能替代等多個方面。據麥肯錫預測,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達到400億美元,其中,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為主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50億美元。


      專家表示,在臨床應用中,腦機接口有望緩解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物研發緩慢、無藥可用的困境。具體來看,腦機接口應用于臨床治療,可以干預骨髓損傷、語言區損傷造成的失語癥等。


      目前,國內不少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正在加碼布局腦機接口領域。


      例如愛朋醫療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搭建了基于腦電波的采集分析及產品轉化的技術平臺。同時,公司控股的深圳朋睿腦科學技術有限公司,未來將依托腦機接口、柔性傳感、智能算法等技術,從事神經系統疾病診斷、認知訓練等領域腦疾病數字化診療產品及平臺研發。


      三博腦科表示,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聯合公司下屬院區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以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單位共建“腦科學與腦機接口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已獲批。此外,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三博腦科醫院有限公司在2024年已與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共同成立了腦機精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旨在聚焦腦機精準醫學技術創新與臨床轉化,推動腦疾病大數據建模與計算、精準診療新技術等前沿研究。


      此外,記者了解到,新華醫療投資的新華醫療康復產業(西安)創新中心項目布局面向神經康復、精神康復、老年康復、肌骨疼痛康復等多個臨床需求,產品涉及理療、運動訓練、康復機器人、腦機接口等領域。新華醫療相關負責人表示,腦機接口技術作為一項極具前瞻性的前沿科技,在神經康復與運動功能恢復、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精神疾病干預、輔助溝通與交流等多個醫療健康領域展現出強大的應用價值。公司始終密切關注腦機接口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并積極探索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記者 鄧婕 黃筱)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