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齡、高危孕產婦數量攀升,危重新生兒的救治成為守護新生命的關鍵戰場。6月16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公布第二批省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名單,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成功入選,填補了德州市及周邊區域救治中心的“省字號”空白。
生命護航的利器:尖端設備與24小時轉運生命線
作為德州市唯一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齊魯醫院德州醫院將新生兒醫學科作為省級救治中心全力打造。醫院黨委高度重視,成立中心領導小組,由黨委副書記、院長王東海親自掛帥。近年來,先后引進車載呼吸機、亞低溫治療儀、新生兒振幅整合腦電監測儀等在內的30多臺套尖端設備,為危重新生兒救治筑起堅實的硬件基礎。
對于危重新生兒來說,爭分奪秒轉運是生命線的保障。“深夜鈴聲劃破寂靜,告知有危重寶寶急需從外地轉運而來——這是我們值班的常態。”新生兒醫學科主任高雁翎說,“接到電話,我立刻協調經驗豐富的醫生,隨專用救護車爭分奪秒奔赴現場,而科室值班人員隨時準備接應搶救。”這支由經驗豐富的新生兒專業醫生、專科護士和急救司機組成的24小時響應團隊,配備有移動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單元)功能的救護車,內置呼吸機、暖箱、監護儀等搶救設備。同時,醫院為轉診患兒開通綠色通道,優先檢查、優先治療、優先住院,確保生命通道暢通無阻。自2022年以來,這套體系已實現從河北景縣、故城到德州周邊縣市區的“無縫轉運”,累計安全轉運危重新生兒數百余例。
多學科聯手創造眾多生命奇跡
“多虧大夫發現及時,孩子才得到了有效救治……”一位早產患兒的救治經歷,正是新生兒醫學科強大疑難病診療能力的生動寫照。這個胎齡32+5周、體重僅1.5公斤的早產兒,入院時情況危急,因肺部發育不成熟導致呼吸困難。醫護團隊通過呼吸機提供呼吸支持。經過3天救治,這名早產兒順利擺脫呼吸機,實現了自主呼吸。
就在全體醫護人員為孩子情況好轉感到高興時,細心的高雁翎在查房時卻發現了異常。“當時發現孩子腹部膨隆,經過檢查發現腹腔內存在積液、雙側膈下游離氣體,考慮是消化道畸形導致穿孔引起的。”高雁翎說。隨后,科室迅速啟動多學科會診(MDT),商討最終的治療方案——決定為患兒行外科手術治療。
在小兒外科手術中查見,患兒存在先天性胃壁缺損,出現了胃穿孔、彌漫性腹膜炎的表現,經胃部修補術后轉入新生兒醫學科進一步治療。
“對于早產兒來說,這是一場大手術,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手術難度不小,但好在小兒外科和麻醉手術科的醫生有著充足的經驗,順利完成了這次手術。”高雁翎告訴記者。
雖然手術取得了成功,但由于術后孩子無法進食,靜脈營養成了生命支持的關鍵。液體量、電解質、熱卡……每一項都需醫護人員精準計算,在大家的精心呵護下,患兒成功度過呼吸關、感染關及消化關,順利出院。
危重新生兒的救治并不是新生兒醫學科的單打獨斗。“我們需要與產科、眼科、小兒外科、急診科、麻醉手術科、醫學影像中心、超聲醫學科等醫護團隊共同完成。”高雁翎語氣肯定。也正是多科室的協同配合,創造了無數危重新生兒生命的救治奇跡。如今,醫院能成功救治超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先天性膈疝等危重癥患兒。代表病例疑難程度的CMI值也在不斷提升,2025年5月份新生兒醫學科CMI值再創歷史新高,達2.2763,而這個數值越高,表明醫院處理疑難危重癥的能力越強。
百余面錦旗背后的醫患情深
“這個聲音好熟悉!是高大夫嗎?”在醫院附近的路邊,一聲呼喚讓高雁翎停下腳步。“高大夫,二十多年前多虧您救了我家孩子!他現在都是1米78的大小伙兒了,正在備考研究生呢!”
時光回溯到2001年,當時的德州市人民醫院(現齊魯醫院德州醫院)新生兒醫學科收治了一名體重僅1.1公斤的28周危重早產兒。絕望的父親當時在北京咨詢了多位專家,得到的答復都是讓他放棄治療。母親泣不成聲:“這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啊!就算只有一絲希望,我們也治!”在新生兒醫學科醫護團隊不舍晝夜的全力救治和精心呵護下,這個脆弱的小生命不僅頑強存活,還健康長大,與同齡人無異。
“孩子考上高中張榜的那一天,我帶著他來醫院給高大夫報喜了,要不是醫護團隊的不放棄救治,哪有他的今天啊,新生兒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就是他的再生父母。”母親的話語中滿是感激。此前,她也給醫院送來了感謝的錦旗。
如今,新生兒醫學科收到的錦旗已有數百余面。“妙手回春救早產嬰孩,仁心仁術鑄生命豐碑”等真摯話語,凝聚著超千例危重新生兒家庭沉甸甸的謝意。
深知“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齊魯醫院德州醫院不僅精研早產兒精細化管理策略,更積極聯合、指導周邊省市及縣區醫院,通過會診、授課、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有效提升了區域新生兒救治水平,促進了醫療技術的交流共享。
截至2024年,新生兒醫學科年接診危重新生兒超1200例,轉運成功率100%。憑借這份過硬的“成績單”,齊魯醫院德州醫院新生兒醫學科當之無愧地成為區域內新生兒健康的堅實“守門人”。
展望未來,齊魯醫院德州醫院黨委書記王振東信心滿滿:“中心正緊抓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機遇,高標準開展學科建設,持續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和服務水平,重點開展多學科合作、遺傳代謝病精準診療等前沿技術,建成更高水平的省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讓更多‘掌心寶寶’在魯西北冀東南大地上綻放生命的光彩。”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