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24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深化醫保改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
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章軻介紹,過去四年多,國家醫保局既堅持管好用好醫保基金,奮力解除廣大人民疾病醫療后顧之憂;也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持續為社會進步、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注入新增量。在這個過程中,對醫療保障的認識和實踐也在不斷深化。
第一,醫保既是付錢,也是服務。國家醫保局大力支持、服務醫藥行業發展。
· 努力服務醫療機構,和財政部門共同建立醫保基金預付制度,并積極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機構的即時結算改革,目前改革已經覆蓋了全國357個統籌地區,2025年以來累計撥付即時結算資金5948億元。
· 努力服務醫藥企業,探索醫保基金對集采和國談藥品耗材企業的直接結算,推動藥企的回款周期從6個月努力縮短到30天以內。
· 努力服務商業健康保險,積極推進醫保對商業保險同步結算,僅山東一省2024年就有2700多萬筆醫保報銷業務享受了醫保商保“一站式結算”服務,既讓患者實現了“零跑腿”“零等待”“零墊資”,也大幅提升了相關保險產品的競爭力。
第二,醫保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經濟工作。從醫保基金整體看,“十四五”以來,醫保基金累計支出12.13萬億元,年均增速9.1%。這12.13萬億元既為廣大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報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也通過醫保真金白銀的戰略購買,為醫藥行業發展、醫藥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從醫保的重點工作看,“十四五”以來,醫保基金對醫保談判新增藥品,也就是通俗理解的創新藥的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的支出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達到40%。
第三,醫保既促改革,也促開放。在改革方面,醫保系統大力推進三明醫改經驗,按照“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持續推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凈化醫藥行業生態,推動醫務人員的勞動付出取得合理回報;指導19個省份推進醫保省級統籌,探索合理規劃確定醫保定點醫藥機構布局和數量,保障廣大參保人的醫藥服務需求。最近大家比較關注“醫保雙目錄”改革,新設立了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這是醫保支持醫藥創新的扎實舉措之一。目前一共有超過100個藥品申報了創新藥目錄,接下來國家醫保局會按程序做好后續工作。在開放方面,聯合國對中國全民醫保的成就予以高度評價。在國務院領導的見證下,國家醫保局和世界衛生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努力將中國特色醫保制度的經驗分享給世界,支持中國醫藥走出去。鼓勵相關地區探索搭建面向東南亞、中亞和“一帶一路”其他國家的全球藥品交易平臺,幫助中國醫藥產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第四,醫保既重傳承,更重創新。在醫保目錄、價格管理、支付方式等方面大力推動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著力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中華民族的瑰寶。國家醫保局也大力支持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通過醫療服務價格立項,推動“人工心臟”、腦機接口等醫療“黑科技”從臨床試驗走入大規模應用;推動醫療影像資料“上云聯通”,既為患者提供便利,也助力云存儲、云計算技術等快速普及;推動“航空醫療轉運”落地應用,助推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章軻表示,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持續管好用好醫保基金,在守護全體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時,也為包括醫藥產業在內的各相關產業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推動相關產業為全體人民提供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加可及的醫藥產品與醫療服務,在更高水平上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