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慧治理指數和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11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團隊在京發布中國智慧治理指數和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兩項重要指數。


      中國智慧治理指數由中國人民大學智慧治理學院聯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新時代智慧治理學科交叉中心共同發起,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范疇下,探討智能技術與治理效能結合的新范式。


      課題組構建了包括價值目標層、系統應用層、制度-技術支撐層三大維度、8項二級指標、26項三級指標、46項四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對2017年至2023年中國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智慧治理效能進行評估。


      根據中國智慧治理指數,北京綜合得分位居全國第一,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蘇州等城市緊隨其后、競相發展,形成“頭雁引領、群雁齊飛”的發展格局,這些城市在推動智慧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就區域層面而言,智慧治理優勢發展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部地區部分城市跨越“胡煥庸線”,實現向更高等級的躍遷式發展。城市群布局層面,京津冀、長三角、海峽西岸、珠三角、成渝城市群智慧治理指數分值較高,各城市群發揮比較優勢,結合自身實際與戰略規劃,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群發展新路徑。


      具體來看,在價值目標層,各地方政府致力于構建包容、宜居、韌性、可持續的現代化城市,在促進公眾參與、優化資源配置和社會公平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系統應用層,智能技術在治理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智慧化轉型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展現出在資源調配、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巨大潛力。在制度-技術支撐層,制度支撐指數增長趨勢反映出各級政府在政府責任、網絡安全、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持續提升;技術支撐指數的短期波動表明,城市治理的智慧化轉型是生產關系的系統性重構,需要構建合理的技術資源配置制度,實現技術創新與制度保障的良性互動和深度融合。


      由中國人民大學低空經濟和太空經濟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聯合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院等組成的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研究團隊,從技術創新活力、市場開拓潛力、生態協同能力和政策賦能效力四個維度出發,設置了包含36項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對全國58個城市的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系統評估。


      該研究團隊提煉出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多項典型特征:產學研協同創新效應顯著,技術創新成為驅動力;標準體系建設加速推進但國際參與度不足;基礎設施超前布局與產業配套不足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政策創新與場景應用呈現良性互動促進關系。


      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特別選取了七個具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入剖析,包括北京市的“創新主導型”模式、杭州市的“需求反哺型”模式以及成都市的“鏈合試點型”模式等。


      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實施全產業鏈支持策略,政府牽引完善市場化支持,全面提升產業協同生態效能;建立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雙輪驅動機制,通過應用場景反哺研發創新;推進基礎設施網絡化與智能化升級,構建“核心樞紐+基層站點”的立體化服務網絡;健全政策法規保障低空經濟技術基建的安全底座,以人民群眾的安全需求為中心優化空域動態管理機制。(金輝)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