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第26個世界計量日。在當天舉行的2025年世界計量日中國主場活動中,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我國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需求,新建8項國家計量基準裝置。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國家計量基準裝置208項。
國家計量基準代表著國家最高測量能力。據悉,新建國家計量基準裝置服務于航空航天、深空探測、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等領域,在推動關鍵技術突破與裝備可靠性提升,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與工藝瓶頸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撐。
上述負責人表示,我國將加快實施計量強基工程,推動國家計量基準與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融通發展,增強國家計量基準自主可控能力,建立一批高準確性、高穩定性、數字化的新一代計量基準,為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筑牢計量根基。
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計量發展合作平臺啟動。作為首個以計量為主題的灣區協同創新載體,該平臺將開展計量協同創新,加快實現粵港澳計量能力等效一致,推動跨境物資一次檢測、兩地互認,加快形成統一大市場,逐步推動香港和澳門計量基準水平溯源至國家基準和最高測量標準,實現計量規則制度貫通。
2025年世界計量日的主題是“計量順時代之需,應民生之盼”。今年的世界計量日中國主場活動由市場監管總局主辦、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承辦。活動當天,《鴻聯萬物,度量古今——開源生態賦能計量數字化轉型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合作倡議》發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舉行了科技進步獎頒獎儀式。(記者李春劍)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