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碳中和目標下的工業低碳技術展望》報告發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04





      近日,《中國碳中和目標下的工業低碳技術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與會專家結合報告內容深入探討了中國碳中和目標下工業低碳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與未來路徑。


      報告由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發起、能源基金會支持、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牽頭完成。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王金南,以及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等專家在會上表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國家戰略,工業部門的深度低碳轉型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關鍵作用。在我國工業低碳轉型中,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是驅動各工業行業轉型的核心力量。在此背景下,亟需聚焦我國工業碳中和的戰略需求,系統部署前沿低碳技術,明確關鍵技術路徑,構建綜合解決方案體系。


      報告系統梳理了我國工業部門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技術路徑,構建了覆蓋主要行業和減排環節的技術圖譜。報告還對未來技術演進路徑進行了展望,指出在碳中和情景下,我國2060年工業碳排放有望降至4.5億噸,較2025年下降約95%。


      報告稱,原料替代與廢物回收、電氣化與清潔電力替代、氫能替代、CCUS四類共性技術,合計貢獻工業技術減排潛力的近80%。技術演進路徑上,2025年至2035年是我國工業部門低碳流程技術大規模應用期,能效提升技術、原料替代與廢物回收技術將推動工業碳排放顯著下降。2035年至2050年是工藝顛覆性技術爆發應用期,電氣化與清潔電力替代技術加速發展,用氫(綠氫)成本的下降及技術成熟度提升促進氫能替代技術規模應用。2050年至2060年進入碳移除托底技術深度應用期,CCUS技術成熟應用為工業碳中和托底,預計其減排貢獻占比到2060年達到24%。


      結合研究結果,報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包括通過規劃部署工業碳中和關鍵技術一攬子重大工程,持續強化碳市場對工業碳中和技術的激勵作用,通過科技專項加快碳中和共性技術的研發突破與示范推廣,并構建有利于碳中和技術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體系,加快部署產業化路徑清晰、減排潛力大的共性技術,推動中國工業部門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的綠色轉型。


      據悉,該報告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牽頭組織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24家單位的40余位專家共同完成。(金輝)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