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旅作家吳東峰:見證開國將軍們的生命奇跡

      軍旅作家吳東峰:見證開國將軍們的生命奇跡

      由廣州市文聯主辦的第八期“學黨史 傳經典 推新作”讀書沙龍系列主題閱讀活動日前在海珠區新時代驛站舉辦,軍旅作家、廣州新四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吳東峰帶來了他見證“開國將軍的生命奇跡”的故事分享。
      2021-08-18
    • 劉天池:真誠交互是塑造演員唯一法門

      劉天池:真誠交互是塑造演員唯一法門

      黑框眼鏡,干練的馬尾,剪裁爽利的西裝,不礙于任何情面的點評。劉天池通過《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等綜藝節目走進了大眾視野,我們中許多人第一次真切地感知到:“表演”是一個可以被教授的事情,是一種可以通過專業訓練...
      2021-05-25
    • 騰格爾:寫再多的歌,也無法超越《天堂》

      騰格爾:寫再多的歌,也無法超越《天堂》

      4月9日,騰格爾推出了新歌《下馬拜草原》,他將歌曲MV發布在微博上,卻回應者寥寥,僅有58個轉發,57個評論。4月11日,他在微博轉發了王俊凱模仿自己唱《丑八怪》的視頻,則有近兩萬的評論和轉發。
      2021-05-13
    • 麥浪里的夜鶯——專訪配音藝術家丁建華

      丁建華,一級演員兼譯制導演,上海文史館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千余部(集)影視譯制片中擔任主創。
      2021-05-08
    • 中國經典作家在海外:走向世界的郭沫若

      中國經典作家在海外:走向世界的郭沫若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繼魯迅后中國文化戰線上的又一面光輝旗幟。他新文學創作的起點在日本,又在日本度過了文學和學術生涯中極其重要的光陰,“集散”在日本的世界文學,滋養、推動了郭沫若思想和創作的發...
      2021-05-07
    • 葉朗:多讀經典著作和大師的著作

      葉朗:多讀經典著作和大師的著作

      人文學科研究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讀書。據統計,我國大學文科研究生的讀書量,大大低于國外大學研究生的讀書量。現在,我們有些畢業生的文化素質和學術水平比起過去有所降低,讀書少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諸位在攻讀博...
      2021-05-07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甘而可:讓世界看到中國漆器之美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甘而可:讓世界看到中國漆器之美

      不同于北方漆藝的厚重大氣,徽派漆藝以精、雅為主要特點。宋代以降,徽州漆器已發展成熟。明清時期,隨著徽商崛起和文人士紳推崇,徽州漆器達到鼎盛。甘而可精研漆藝20余年,讓一度失傳的犀皮漆重煥光彩。
      2021-04-28
    • 中國畫的畫面是“全息”的——記百歲畫家彭祖華

      1921年,彭祖華出生于江西余干縣甘泉村一個書香門第世家,他的大叔二叔和三叔都與書畫結緣,尤其是三叔彭友善,當時已是聞名海內外的畫家,尤善畫虎。
      2021-04-21
    • 百歲翻譯家許淵沖:畢生堅持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之美

      在北京大學,有一位老人喜歡吃漢堡、喝可樂、喜歡從夜里“偷時間”,堅持“每天翻譯1000字”數十年。2021年4月18日,這位老人于北大暢春園家中,迎來自己第100個生日。
      2021-04-19
    • 革命文物,綻放時代光彩

      革命文物,綻放時代光彩

      全國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這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交出的“成績單”。
      2021-04-08
    • 陳彥:今天的寫作需要高度整合人類新的生命樣貌

      繼《裝臺》《主角》兩部力作之后,他的“舞臺三部曲”之《喜劇》如約而至。關于塑造人物,他認為,“一個藝術形象是諸多因素的聚合體,有時不只是‘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甚至鞋在南美,手套在北歐,手串在南非了...
      2021-04-08
    • 楊亞洲:這是我的一次“經山歷海”

      王麗坤、張國強主演的當代農村劇《經山歷海》正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借由基層干部吳小蒿的成長經歷,用最貼近時代的語境反映了新農村風貌,開辟了主旋律內容的創作新路徑。導演楊亞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一次特別難忘的...
      2021-04-07
    • 陳佩斯:大家都明白了喜劇是怎么回事,這事兒就好辦了

      陳佩斯:大家都明白了喜劇是怎么回事,這事兒就好辦了

      穿著一件灰色的中式褂子,手托一把紫砂壺,腳踩一雙黑色布鞋,眼前的陳佩斯,和觀眾深刻印象中那個吃面條的“陳小二”,已經有了快30年的“代溝”,除了發型沒變。
      2021-03-30
    • 田連元:一人撐起一臺戲

      80歲的他,是一代口吐蓮花的評書大家,將評書這門“半身藝術”變成了“全身藝術”,并首次把評書搬上電視,其電視評書作品《楊家將》曾引發收視狂潮。他說,評書要說出味道,重在一個“評”字,拿著人家的書照本宣科講故事,那...
      2021-03-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