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政策扶持、社會經濟推動及技術創新的支撐下,我國的原創動漫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不僅整個產業產值從“十五”期末的不足100億元到2016年的1328億元,還打造出了一批原創精品IP,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系列片,票房屢創佳績的《大魚海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動畫電影,這些都彰顯著中國動漫產業的蓬勃發展。
動漫作為一種集文學、美術、影視等多種領域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利用動漫這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科技傳播無疑是一種有效的科普手段和重要的傳播方式。
從2004年起,國家便出臺了一系列與動漫產業發展相關的政策。尤其是2006年發布的《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提出發展動漫產業,將動漫中小企業納入“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資助范圍,享受有關所得稅、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動漫產業的發展。
2014年至2016年間,國家各部委又相繼出臺了關于推動動漫產業發展的一些政策。其中文化部聯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每年對經過認定的動漫企業提供優惠的稅收政策,包括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減免、企業所得稅稅率的降低和進出口關稅的免征等。這些政策的相繼出臺,對一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使得我國的動漫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
而發展科普動漫,不僅僅有動漫產業政策的支持,作為科學普及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國家對于科普方面的政策也有利于科普動漫的發展。
在《關于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國家已經明確提出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而科普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繁榮科普創作。科普動漫作為科普創作的一種重要形式,對于提高科普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極其重大的意義。2014年12月,中國科協也印發《中國科協關于加強科普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提出科普活動要“要順應信息社會科學傳播傳播視頻化、移動化、社交化、游戲化等發展趨勢,綜合運用圖文、動漫、音視頻、游戲、虛擬現實等多種形式,實現科普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從一屏到多屏、從平面媒體到全媒體的融合轉變”。
從受眾需求角度來看,我國受眾對動漫產品的需求量相當大,對科普動漫也存在廣泛的需求。據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白皮書》中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動漫核心用戶將超過8000萬,被稱為“二次元”人群總數將超過3億,且97%以上是“90后”“00后”。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動漫直接受眾群體數量相對較多,群體需求旺盛,而這個群體又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與科普動漫的主要目標群體相吻合,所以對于科普動漫來說是強大的發展動力。
除此之外,技術的深度發展和不斷創新也為科普動漫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媒體的傳播平臺也為科普動漫的傳播豐富了渠道。
動漫產業是高投入、回收周期長的行業。雖然我國很早就有科普動漫作品出現,如著名的《小蝌蚪找媽媽》《海爾兄弟》等作品, 但總體來說,我國科普動漫作品數量較少、缺乏精品IP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在有利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支撐下,在供給側不能滿足需求側的情況下,科普動漫還需要國家政策給予傾斜,其前景也必然值得期待。
(作者:武丹 單位:中國科普研究所)
《中國科學報》 (2018-03-30 第3版 科普)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