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平鄉“黃巾太平鼓”傳承人:將千年鼓樂傳到全國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新聞網   時間:2018-04-04





      村民在演奏千年鼓樂歌《黃巾太平鼓》。 趙昊 攝


      4月3日,在河北省平鄉縣馬馬魯村的村前廣場,十幾位村民身穿黃紅相間的表演服,頭包黃巾,手拿鑼、鼓等,正在演奏黃巾太平鼓。


      當日,一面大鼓居中,黃巾太平鼓第四代傳承人馬朝軍親自擂鼓,八面小鼓和四鐃四镲分列兩邊。據介紹,這是按照天、地、人三才編制,每組一面大鼓,四人同敲,代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面小鼓代表四面八方,天下大同。演奏起來鼓聲低沉渾厚,威武雄壯,鼓點更是變化多端,悅耳動聽。


      據介紹,黃巾太平鼓起源于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當時,張角同八大弟子編制黃巾太平鼓樂,演奏出一種祥和的氣象,讓人感受到如同進入太平社會的美好景象,因而民眾紛紛響應。義軍發展迅速,當時以平鄉一帶活動頻繁,迅速遍及周邊各地數省。2013年,黃巾太平鼓被評為邢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村民在演奏千年鼓樂歌《黃巾太平鼓》。 趙昊 攝


      “黃巾太平鼓的演奏效果最具特色。”幾十年苦練黃巾太平鼓的馬朝軍稱,黃巾太平鼓鼓點節奏鮮明集中,音色飄灑。在一些大的活動中,黃巾太平鼓有著豐富的表達能力,急如閃電雷鳴,柔似平湖秋水,狂似驚濤拍岸,清似珠落玉盤,既可表現波瀾壯闊的場景,又可營造肅穆寧靜的意境,使人感到聞噪聲而心不噪,感亂聲而意不亂。


      “演奏黃巾太平鼓,象征著盛世太平,繁榮昌盛,這是代表吉祥的鼓樂。”馬朝軍說,現在演奏黃巾太平鼓已演變成一種民間娛樂形式和民俗活動,成為當地重大節日、各種慶典不可缺少的表演節目。


      然而,因黃巾太平鼓樂的傳承形式主要是師徒相承、演奏技藝憑借口耳相傳等因素影響,曾廣為流傳的黃巾太平鼓幾近失傳,曾經一度只有馬馬魯村保留著一支黃巾太平鼓樂隊。


      為搶救和保護黃巾太平鼓,使之得以延續傳承,經過平鄉縣有關人士近幾年的搜集整理,最終完整了黃巾太平鼓樂。現已71歲的馬朝軍,每年都會利用春節前后農閑時節辦班培訓,義務傳授黃巾太平鼓樂的技藝,除了老一輩傳承人外,現已培訓出一批新人。


      “我希望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能將黃巾太平鼓傳到全省乃至全國,能夠共同擂出這代表吉祥太平的千年鼓樂。”馬朝軍說。(張鵬翔 李鐵錘 趙昊)


      原標題:河北平鄉“黃巾太平鼓”傳承人:將千年鼓樂傳到全國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習近平同金正恩舉行會談 習近平同金正恩舉行會談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