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旅游業如何危中尋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06





      作為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系列高峰論壇之一,“2021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北京香山旅游峰會暨世界旅游合作與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以“振興世界旅游賦能城市發展”為主題,旨在共商疫情影響下旅游業的復蘇與振興之路。

      當日發布的《世界旅游城市發展報告(2020)》中提到,從各國國內旅游恢復特點看,低密度、分散化、戶外型旅游活動受到青睞,網絡會議、虛擬旅游、網絡代購、鄉村旅游、汽車旅游等適合疫情防控需要的旅行方式被廣泛采納,提前預約、核酸檢測和體溫測量等防控措施成為伴隨旅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措施。

      順應全球旅游業發展新趨勢,中國旅游業也在應對疫情影響過程中尋求機遇。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旅游總人次達18.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0.8%;國內旅游收入達1.6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7.9%。

      “疫情發生后,我們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防范旅游領域疫情風險,推出了系列普惠性、針對性的紓困舉措,幫助各類旅游經營主體降低損失,渡過難關。”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在論壇上說。

      發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服務……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中國旅游業涌現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表示,面對疫情影響,旅游行業積極行動,以5G+AI、5G+VR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云旅游、數字虛擬游蓬勃發展,綠色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小團體、分散化、低密度的生態康養游、品質休閑游以及文化體驗游與其他領域的跨界融合,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在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逆全球化”抬頭的背景下,旅游業作為服務貿易的關鍵一環,如何打破彼此之間的壁壘,開啟新的通道,需要全球團結協作、共同施策。

      疫情發生后,一些國家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建立健全個人健康信息檢索系統;部分國家采取點對點的方法,完善不同國家之間旅游便捷通關機制。目前,很多國家開始考慮推行“疫苗護照”制度,希望構建更加廣泛的個人健康信息互認制度,為世界旅游復蘇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疫情暴露了全球旅游經濟的許多缺陷,包括基礎設施和旅行便利化等方面。應努力使旅游業成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行業,加強城市旅游目的地和利益有關方之間的對話,形成有效的伙伴關系。”世界旅游經濟論壇副主席兼秘書長何超瓊說。(葉昊鳴 郝曉靜)


      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