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之旅的新方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22





      當淄博燒烤的香氣在互聯網上傳遍全國,“美食旅游”這一文旅領域的老課題似乎又添了新解。放眼全球,如何以美味引流,讓區域魅力綻放,同題競答,各自精彩。


      2018年初,一個短短18秒的視頻讓意大利小村聲名鵲起——臨海半山的餐桌前,一位服務員捧著半身高的瓦罐,小心翼翼地傾倒,裹滿醬汁的龍蝦、八爪魚一只比一只大,熱氣騰騰地堆在大碗中,最后一只螃蟹落下時四周響起歡笑和掌聲。這個“海鮮罐子”是五漁村的傳統料理,熱氣騰騰的場面引人食指大動,視頻一出即獲得千萬點贊、數萬轉發,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紛至沓來,至今仍是熱門旅行目的地。


      旅游六要素,說的是“食、住、行、游、購、娛”。每個人去一個地方旅游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吃的問題。如果美食可以結合當地的民俗特色和飲食文化,做出本地獨有的美食文化和韻味,會讓游客加深對此地的印象。與之相對應,美食作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要想做好,需要延伸其內涵,以美食為媒介,將旅游目的地景點、歷史文化等結合起來,實現旅游目的地差異化,方可令更多人心向往之,不可不來,不可不再來。


      滋味吸引感官,文化震撼心靈。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旅游產業已向著這一目標深耕多年。


      仙貝王國


      激活地場集群


      在文旅領域內,美食旅游的內容被定義為“探索性地參與其他地區人民的飲食生活”。換句話說,美食之旅不僅僅局限于美食,還包括尋找和享受美食的特別體驗。它是文化旅游的一個子集。


      一個城市美食旅游品牌的建立涉及多個不同的行業、部門、組織和企業。通過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協調和資源整合,挖掘民間大廚、美食達人、傳統美食,老字號、歷史街區以及居民社區等利益相關方,梳理他們的優勢資源和利益訴求,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根據地區的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戰略,共同推動地方美食旅游品牌。


      將美食相關的生產端和服務端整合,日本的“新潟仙貝王國”便是一例。仙貝是一種用谷物粉制作而成的脆餅干類食物,是深受歡迎的傳統零食。


      新潟盛產優質大米,是日本著名的仙貝產地,也是產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新潟仙貝王國”就設立于此。它是一座以仙貝為主題的體驗型游樂園,在這里不僅可以近距離觀看仙貝的制作過程,還可以了解仙貝的發展歷程。


      “新潟仙貝王國”的觀光工廠分為兩部分,一個是“伴手禮館”,另一個是“體驗館”。體驗館中,游客可以親手烤制專屬于自己的仙貝。一般市面上見到的仙貝都只有手掌大小,而在“新潟仙貝王國”可以體驗制作直徑達25厘米的巨餅。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游客將巨大的白色煎餅放在網格烤盤上烤制,等火候差不多了,再用毛筆蘸取醬油,在餅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現場也會放置日本的人氣角色《面包超人》和《哆啦A夢》等各種插圖供大家參考。除了烤制煎餅,游客還能夠體驗自己調制的煎餅味道。“新潟仙貝王國”會提供毛豆味等約10種口味的調味粉,游客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調味粉加入已經裝好仙貝餅干的杯子中,也可以參考店內提供的組合表精心搭配,搖勻后就是一種新口味的仙貝。


      “新潟仙貝王國”在設計運營過程中,日本的地場產業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地場產業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由某個特定業種的當地資本中小企業集群形成的產業。從歷史演變來看,食品加工和觀光業等產業是地場產業里最重要的門類。地場產業的形成往往少不了幾家核心的領頭企業,其中不乏創業百年甚至千年歷史傳承的老鋪名店。如此自然而然的集聚,形成了地域強勢產業的共同利益,進一步放大品牌效應,一地與一品緊緊相連,所在地區也由此獲得傳播力更廣的良性印象標簽。


      在新媒體產業發展領域,不少企業也從中找到了商機。一家手機平臺旅行資訊程序開發公司的新產品開發,內容選擇上尋找的是獨屬于美食的那道“市場縫隙”,他們以全球各地的美食及人氣餐廳為切入點,將主要海外旅游城市人氣餐廳的菜單翻譯成用戶需要的語言,并制作成完整版的雙語對照菜單,解決旅游過程中源自語言壁壘的“燃眉之急”。


      除了美食,平臺還為旅游者提供人氣餐廳和目的地特色活動推薦,信息覆蓋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190多座主要旅游城市,其中特色活動涵蓋了展訊、聚會、戶外活動等多品類范疇,而平臺推出的當地人氣餐廳雙語菜單也已發布了近千份。以優質內容引流后,平臺再提供接送機、包車、景點、演出、餐飲等維度的增值服務對接。


      葡萄酒之路


      打通一二三產業


      旅游目的地形象營銷是基于公眾評價的市場營銷活動,也就是說,旅游目的地在市場競爭中,通過與現實已經發生和潛在可能發生利益關系的公眾群體進行傳播和溝通,使其對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較高的認知和認同。


      在全球美食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多個支流在目的地形象營銷范疇展示出創新活力。


      舉例來說,烹飪教育便是國外美食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烹飪學校為滿足游客的需要,開設為期1天、2周或3個月等靈活的短期培訓課程。


      泰國清邁的旅行路線中,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便是為期半天的烹飪學校。在這個廚藝學習班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游客起個大早,一同走進當地菜市場,認識、采購五花八門的食材,在專業廚師的指導下學習做涼菜、熱菜、湯菜,這一天的午餐就是大家的勞動成果,最后還能收到一份“畢業證書”,成就感滿滿,儀式感滿滿。


      此外,英國、挪威、丹麥、瑞典、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在“城市農場”“社區花園”等農場開展“做中學”的美食烹飪教育,贏得游客青睞。


      近年來,世界各地在美食旅游發展的思路上都注重強化“不可復制性”,希望實現“游客只有前往該地區才能體驗原汁原味原產地美食”的市場目標。這一過程中,各方深度挖掘蘊養出這份“獨一無二”的本地文化,并打造出高附加值的旅游產品。


      其中,德國慕尼黑啤酒節,以及法國、意大利等國的葡萄酒之路就十分典型。前者每年吸引近千萬游客參與,對旅游經濟貢獻巨大。后者的發展與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故事也十分有趣。


      葡萄酒的傳統產地主要在歐洲國家,如法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等。隨著葡萄種植及葡萄酒文化的擴散,一些新產地如新西蘭、南非等國發展勢頭強勁。它們為了擴大本國葡萄酒在世界上的影響,提高產品銷量及市場占有率,把旅游業與葡萄酒業有機結合起來,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葡萄酒業的穩步發展,產業互滲,集群發展,共同成為國民經濟的關鍵產業。


      當前,各國的眾多葡萄種植園區和釀酒廠均為其出品的葡萄酒建立了相當于專賣店和游客中心的“cellardoor(酒窖口)”。在這里,生產廠家展示并介紹其釀造出品的各款葡萄酒的詳細信息,并為到訪者提供免費或象征性收費的品嘗服務。這一服務與人們的現代生活方式相聯系,還可為游客提供與葡萄酒制作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以其人性化和個性化特點受到歡迎。業內的一個共識就是“葡萄酒地窖可以像博物館和度假地一樣吸引參觀者”。


      在葡萄酒業完成布點后,旅游業做的便是將珍珠串起來——葡萄酒之路由此誕生,它們不是一般的道路,而是整合了一系列相關吸引物和支持系統的旅游產品線。在加拿大尼亞加拉葡萄酒旅游線路圖上,整合了區域內的27個釀酒廠,組合包括導覽、品嘗、節慶和購物等服務內容。


      據了解,在歐洲,葡萄酒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正式的官方葡萄酒路徑而發展起來的。比如,法國的數個地區均用葡萄酒線路將自然和文化景點、葡萄酒生產點串聯起來,葡萄牙等國也開始在“歐洲葡萄酒路徑委員會”的支持下發展鄉村旅游。


      國外葡萄酒旅游勝地令人紛至沓來有多重因素。葡萄酒的品質對于氣候、水資源、地形地貌、土壤、光照條件、降水量、晝夜溫差和微生物環境等風土條件要求比較高。這些風土條件不僅是葡萄酒生產的基礎資源,同時也是旅游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另一方面,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還取決于栽培技術、釀造技術、設施設備等人為資源因素的影響。這些要素又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資源。各葡萄酒產區通過對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重新組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葡萄酒旅游產品。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各區域的要素即使偶有相同,但其組合方式是獨一無二的。


      從產業角度上來看,葡萄酒旅游成功跨越了農業、工業、服務業之間的產業壁壘。一杯葡萄酒,通過原料選取、生產加工再到消費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把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三產融合的全新體系,將體驗營銷的理念貫徹到整個旅游產品開發和服務中,讓游客充分獲得高品質的體驗。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