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文旅融合加速“出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28





      讓歷史記憶融入現代生活、用資源稟賦激發城市活力、以文化IP賦能產業發展……近年來,江西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將文化理念、文化元素、文化符號融入旅游項目建設中,文旅融合正煥發“新活力”。


      讓歷史記憶融入現代生活


      留下一條街,護好一座城。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九江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市民在古城老鎮中感受城市的根脈。


      6月16日,廬山市總投資20.8億元的南康古城項目啟動。“南康古城有著千年歷史,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知南康軍時曾在此寫下《愛蓮說》。”南康古城項目辦主任魏暉介紹,項目深入挖掘展示廬山歷史文化,建成后可實現年旅游人次300萬以上。


      歷史文化是城市獨特的記憶和標識,江西各地抓實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和活化利用,守護好城市的“根”與“魂”,讓歷史記憶融入現代生活。


      當暮色降臨,柘林老鎮便燈火璀璨,點亮了廬山西海的夜空,一場情景燈光秀《西海追夢》在這里精彩上演。“既有煙火氣,又有小詩意,讓人流連忘返。”來自南昌的游客李華說。


      廬山西海景色美不勝收,柘林老鎮就坐落于山水之間。2020年,廬山西海風景區啟動柘林老鎮項目建設,街區與景區一體化開發,如今的柘林老鎮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根脈傳承不斷,文脈延綿不休,商脈長盛不衰。江西憑借山江湖城的美景與厚重的歷史文化,描繪出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用資源稟賦激發城市活力


      科普宣教、保護救助、研學實踐……暑期期間,位于湖口的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熙熙攘攘,人頭攢動。據初步統計,自2022年12月31日開館以來,中心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


      既打山水牌,又打文化牌。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和獨特的文化資源,江西統籌謀劃、因地制宜,各地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共融共生,激發城市新活力。


      今年4月,九江市八里湖新區賽城湖畔舉辦了一場谷雨詩會,文學愛好者們跟著詩詞游九江。


      走進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悠揚清脆的打鼓歌在青山綠水間響起,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游客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打鼓歌是武寧縣的傳統曲藝。立足特色文化資源與秀麗山水風光,武寧縣建設了打鼓歌等一批文化生態保護區,創作了《鼓韻茶香》等一批精品非遺劇目,在重點景區景點和鄉鎮進行展演。同時,武寧縣把發展旅游民宿經濟作為建設美麗鄉村、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路徑,全縣建設民宿50多家,成功列入全省首批“美麗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試點縣。


      項目支撐、活動承載、產業拉動,近年來,江西各地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內涵以及特色產業,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爆點”景區,唱響“江西風景獨好”品牌。


      以文化IP賦能產業發展


      旅游市場熱鬧非凡,文創產業日漸成勢。


      近日,在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共青羽毛畫等一批“九江文創”精彩亮相。“用禽鳥的羽毛作為主要原料,融合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談及羽毛畫,九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羽毛畫傳承人張林發滿臉自豪。


      為讓更多人了解羽毛畫,張林發還在共青城市創立了工作室,致力于羽毛畫的制作、培訓、展示等等。對于張林發來說,羽毛畫不僅是因愛而生的藝術,更是一種堅守的傳承。


      “太過癮了,飽了眼福,更飽口福。”在永修縣各大景區,文化和美食的盛宴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丫丫戲、建昌鑼鼓等非遺表演在吳城候鳥小鎮精彩演繹,吳城麻葉粑、東坡肉等非遺菜品常駐景區銷售。


      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精彩絕倫的非遺項目,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更被賦予提振文旅消費信心、釋放文旅消費潛力的使命,為江西文旅市場增添了新活力。


      轉自:新華每日電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