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洪坑村觀看《土樓有喜》巡回演出,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客家婚禮;在南江村體驗土樓溝漂流,感受水上的速度與激情……今年暑假,永定區的鄉村十分熱鬧,豐富的文旅活動吸引不少游客。
近年來,永定區依托豐富的文旅資源、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優勢,以入選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單位為契機,推動文旅融合打造“新場景”,開展研學游帶動鄉村熱,“土里生金”促進鄉村振興,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永定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
展現土樓特色
喜慶的歡迎歌舞,漂亮的伴娘團、帥氣的客家伴郎團,一對新人緩緩走來……近日,《土樓有喜》沉浸式巡演在永定洪坑村火熱上演,充滿了中式浪漫情調的客家傳統婚禮,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客家婚禮,看百年好合婚禮秀、聽客家山歌對唱、吃客家特色美食,感受到客家婚俗文化的獨特魅力。”上海游客陳女士說。
“永定土樓獨特的圓形和方形結構象征著團圓與穩固,我們推出的《土樓有喜》項目注重文旅融合,著力打造一場客家文化與傳統建筑美學深度融合的婚禮盛宴。”福建省客家土樓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李長流說,該項目包括客家婚禮秀、非遺流水席,自今年五一假期推出以來,受到眾多游客的青睞。
永定是著名的“土樓之鄉”。洪坑村內,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洪坑土樓群,被譽為“土樓王子”的振成樓、“袖珍圓樓”如升樓、府第式的福裕樓以及布達拉宮式的奎聚樓等30多座土樓獨具特色。
為了讓游客走進鄉村沉浸式體驗土樓文化,近年來,永定實施了“文化進土樓”工程。“我們按照'一樓一景致、一樓一特色、一樓一主題'的理念,打造建筑文化展示館、客家家訓館、客家家風樓、客家婚慶館、民間絕藝館等,讓游客領略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活力。”永定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江信進說。
與此同時,永定還積極實施“非遺進土樓”項目,在洪坑村開展提線木偶戲、十番音樂等非遺項目表演,吸引了眾多游客專程趕來觀看。從2009年開始,國家級非遺項目、閩西客家十番音樂省級傳承人李德忠和團隊,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就到土樓景區進行公益演出,已經堅持了10多年。“希望有更多游客在洪坑村參觀世遺土樓的同時,還能夠欣賞十番音樂的獨特魅力,并把它傳播出去。”李德忠說。
開展鄉村研學
“在這里,我不僅看到了氣勢恢宏的福建土樓,還體驗了陶泥制作,做了一個土樓模型。這一趟最大的收獲是更深入地了解土樓文化。”近日,在洪坑村參加永定土樓知行研學營地組織的研學活動后,來自山西的學生柯欣怡說。
永定土樓知行研學營地位于洪坑土樓風情街。“營地占地7.8公頃,現有床位600張,設有約2公頃的農業農耕田園實踐教育體驗區,以及2個省級研學基地,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研學需求。”永定土樓知行研學營地董事長柯國忠告訴記者。
“之所以選擇這里,是因為這里不僅擁有優美的鄉村環境,還有濃厚的土樓文化。通過研學旅游,可以讓更多孩子體驗土樓文化,感受鄉村魅力,豐富青少年的'第二課堂'。”柯國忠說。
“目前,我們已開發了50余個研學課程,圍繞客家民俗文化、土樓文化、美食體驗、安全教育、勞動教育、農耕體驗、紅色教育、手工DIY等主題,打造了土樓夯墻體驗、木偶戲體驗、活字印刷、工匠榫卯搭橋、土樓模型制作等研學新場景,推出了5到15天的研學課程。”永定土樓知行研學營地執行董事李雪告訴記者,研學課程設置要注重互動體驗,比如,營地引入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客家土樓營造技藝,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講解,指導學生參與體驗。
據介紹,營地自2023年3月試營業至今,累計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及研學團隊近10萬人次。下一步,營地準備再投入400個床位,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滿足研學旅游需求。
近年來,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到鄉村體驗非遺,永定區推出了以“看世遺·學非遺”為主題的非遺進永定土樓研學體驗項目,開設了客家山歌、初溪古法造紙、客家傳統小吃制作等研學課程,推出了“耕讀傳家”“益在民生”“清廉風物”“家國情懷”“客家民俗”等研學精品線路,吸引青少年走進永定鄉村,探尋土樓建筑,欣賞獨特的山水風光,品讀楹聯家訓,聆聽客家故事,感受耕讀傳家的客家文化,做熱鄉村旅游。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永定將鄉村旅游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通過豐富鄉村旅游業態等方式,把鄉村變景點,讓“土里生金”,做大做強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在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南江村,不僅有層層疊疊的梯田,還有形態各異的23座土樓。“南江村堅持以文化為紐帶、生態為底色,打造了土樓溝漂流、'鄉村振興號'網紅小火車等項目,引進'讀旅'等民宿品牌,鼓勵引導村民參與發展民宿105家。去年,全村接待游客量超過2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00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萬元。”南江村黨支部書記江道明說。
隨著鄉村旅游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返鄉創業。
在洪坑村的振成樓里,樓主阿耕熱情地為游客講解。“隨著土樓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游客絡繹不絕,我們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阿耕笑著說,“就拿我家來說,我的兒子、兒媳婦返鄉當導游,女兒、女婿回來辦農家樂,現在全家都吃上了'旅游飯'。”
永定土樓知行研學營地的火熱,也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我們營地所用的蔬菜、水果都是從當地村民那里購買的,營地還聘用了17位村民,人均月工資3500元以上,幫助他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李雪說。
此外,永定還充分利用閑置土樓,建設了讀旅、香敘系列等一批高端民宿,著力打造特色民宿集群。
江信進介紹,下一步,永定區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圍繞體制機制創新、產業導入、政策保障等工作任務,做強做優鄉村旅游,拉動鄉村旅游消費,開展“一村一員”文旅特派員服務,探索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促進永定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記者 李金枝)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