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工業遺產旅游"叫好又叫座"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01





      工業遺產旅游若要實現突圍,必須突破展陳局限,推動"生產流程體驗+歷史人文研學+創新產品推廣"融合。可借助虛擬現實技術還原工業生產場景,讓游客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據《工人日報》報道,工業遺產為游客提供了文化記憶與情緒價值。然而,很多發展多年的工業旅游地依然處于"存在但不為人知"狀態。據不完全統計,山西有170多處工業遺產資源,目前只有27個工業旅游地被評為國家A級旅游景區。


      當下,一些工業遺產旅游項目仍停留在將咖啡館、文創店等業態簡單植入工業建筑之中,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承載的產業記憶與技術沿革。雖然部分工業遺址公園保留了生產線設備,但是展陳方式仍以靜態解說為主,缺乏對工業生產流程的動態演繹。


      這種"千園一面"的開發模式,使得游客難以對不同工業遺產形成差異化認知,工業遺產的獨特價值未能體現出來。


      傳統工業遺產旅游主要依賴靜態展陳與生產線參觀,這種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下人們對"場景化、交互性"的強烈需求。多數項目仍停留在"看展"階段,缺乏將工業遺產轉化為可參與、可體驗的敘事場景的能力。比如,雖然部分礦山公園保留了采煤設施,但是游客只能通過圖文展板了解歷史,無法切身感受地下開采的震撼。這種"單向輸出"模式,導致游客重游意愿不足,二次消費轉化率較低。


      工業遺產旅游若要實現突圍,必須突破展陳局限,推動"生產流程體驗+歷史人文研學+創新產品推廣"融合。例如,可借助虛擬現實技術還原工業生產場景,讓游客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以增強工業遺產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發展工業遺產旅游需構建"文化敘事-體驗創新-產業協同"的三維體系。


      首先,要深度挖掘工業遺產的歷史記憶與技術基因,將其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敘事場景。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復原歷史生產場景,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工業生產的火熱氛圍;設計"工業遺產+非遺"的跨界體驗項目,讓游客在互動中深入理解工業文明的價值,增強游客的文化認同感和情感共鳴。


      其次,要強化體驗設計的沉浸感與參與感。可以借鑒"劇本游""元宇宙"等業態,將工業遺產改造為"可探索的敘事空間"。比如,在鋼鐵廠遺址中設置"煉鋼工坊"角色扮演項目,讓游客親身體驗煉鋼的過程;或者通過AR技術讓游客"穿越"至工業生產的歷史場景,與歷史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體驗設計不僅可以延長游客停留時間,還能夠激發游客的社交傳播熱情,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最后,要構建多方協同的產業生態。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完善工業遺產保護名錄與扶持政策,為工業遺產旅游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企業需引入專業團隊進行運營,提升旅游項目的品質和服務水平;高校與科研機構可提供技術與文化研究支持,為工業遺產旅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唯有"政企學研"形成合力,方能實現工業遺產旅游可持續發展。(王琦)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