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宿呈現良好的市場前景,激發市場活力需要以“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為基礎,軟硬手段結合,規范城市民宿發展
作為共享經濟產物,城市民宿與鄉村民宿比翼雙飛,在競爭激烈的城市住宿業市場中站穩了腳跟。調查數據表明,去年共享住宿參與者年輕化、高學歷特征明顯,共享住宿交易規模大大超過以往,達到145億元,城市民宿呈現良好的市場前景。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積極發展客棧民宿、短租公寓、長租民宿、公寓等細分業態”。該文件突破了鄉村民宿局限,把民宿定義擴展為包括城市民宿在內的廣義范疇。城市民宿通過平臺進行商業模式創新,能夠快速吸引投資,不僅便于擴大規模,還便于品牌經營。
與此同時,城市民宿發展也存在著一些隱憂,比如對在線租賃缺乏足夠的監管,容易導致房東違約、房客資料泄露以及房客不當使用,甚至產生犯罪行為。此外,房東單方面取消訂單、房客毀房、搬走家具等行為時有發生,最典型的是杭州“12房客毀房”事件。這些問題摧毀了共享雙方的信任體系,客戶體驗也就無從談起。筆者認為,激發城市民宿市場活力需要以“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為基礎,軟硬手段結合,規范城市民宿發展。
一是城市民宿人群細分是提升體驗的關鍵。剛剛發布的《2017—2018年度中國旅游住宿業品牌白皮書》顯示,“年輕化、個性化、圈子化”是住宿消費的3個關鍵詞。然而,涉及具體人群,仍需進一步細分。結合5月份在線短租品牌分析,“小豬”以更加年輕化用戶為目標顧客,源于對潛在用戶年齡結構精準分析。從“小豬佩奇”“佩奇”“NBA”“熱血街舞”等潛在用戶的搜索熱詞,可以推測出這個群體呈現的年輕人娛樂文化特點。平安好房用戶需求圖譜則反映出其喜歡團購、有明顯品牌偏好的特點,目標客戶宜瞄準有較高消費需求的時尚群體,游客畫像是精準營銷的前提。正是基于此,“一家民宿”提供差異化境外市場服務,消除了出境游溝通障礙;“轟趴民宿”以桌游設施迎合年輕人的社群趨向。上述做法充分說明,做好目標營銷才能贏得客戶,只有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和深入的需求分析,才能有的放矢獲得營銷實效。
二是品牌附加值將成為城市民宿競爭主戰場。品牌戰略有多品牌戰略與聯合品牌戰略,城市民宿更有條件進行品牌運作。“青芒果”較早實施多品牌戰略,與“尋舍”區隔不同市場;千里走單騎發動品牌聯盟戰略,以文旅小鎮等形式,融合餐飲、藝術、生態農業等業態,構建了中間組織的發展路徑。民宿品牌連鎖以及聯盟體趨勢使民宿與酒店的差異不斷縮小,整體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在線短租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使用過在線共享租房平臺的用戶整體滿意度達到89.3%。品牌化有利于民宿品質服務標準化落地,如途家等平臺對民宿進行了等級標準評定。這些舉措一方面可以幫助房客快速決策,另一方面給房東樹立質量標桿,便于參照改進。一些平臺推出民宿管家、虛擬總店以及準入機制和保險機制等服務,圍繞品牌與服務增加附加值。
三是故事營銷有助于城市民宿個性打造。鄉村民宿講鄉愁,城市民宿講什么?厚重歷史的古建筑、城市發展的相關事件、當地習俗與非遺乃至于個人經歷等皆可以成為故事營銷題材。電影主題民宿并不只是在客房設置電影場景那么簡單。同理,童趣主題民宿也不能僅僅引入幾張滑梯和蹦床了事。位于杭州“威廉的太妃糖”民宿充滿濃郁太妃糖文化,故事題材取之于經營者的孩子昵稱威廉,而孩子又喜歡吃太妃糖。這個故事雖然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能夠讓人產生認同感。善于講故事的民宿還要學會傳播。“一家民宿”自媒體就因為精于此道,吸引了大量粉絲,增強了用戶黏性。
四是贏得客戶青睞,需接近與房客心理距離。城市民宿打破供需雙方邊界,作為一種共享現象,兩者更有條件換位思考。小豬短租近年來發展迅速,其業務擴展到全球300多個城市。“小豬現象”源于小豬創始人陳馳的“房東體驗”。為了能夠站在房客角度思考問題,陳馳把自家房屋出租給小豬房客,成為小豬“最深度的體驗師”。由于他切身體驗了房客的顧慮、心理活動以及決策過程,推出的服務能引發房客共鳴。城市民宿經營者雖然不少也有“情懷”,但他們往往只顧及自己興趣愛好,未能從顧客角度思考問題,有時難免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
五是加強制度等剛性約束非常重要。首先,城市民宿要立法規范,改變無法可依現狀,明確界定民宿類型,對城市民宿的經營資質、食品衛生、消防安全等方面進行不同規范、實施分類監管。其次,責任機制與懲罰制度必不可少,如出租房屋要在政府相關部門備案,民宿短租平臺嚴格對房東資格審查,平臺應當向消費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共享住宿的租客必須注意維護鄰里關系等。再次,安全保障機制構建要與國際接軌。隨著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正式實行,愛彼迎等全球性企業均已宣布遵守相關規范。對于國內城市民宿來說,強化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是當務之急,要把推進數據安全建設以及共享住宿安全管理作為重要事項來抓。(張苗熒)
原標題:以“共享+體驗”激發城市民宿活力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