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十一”黃金周來臨前,國內景區迎來了降價潮。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個景區降價或擬降價,其中包括121個5A級景區,很多景區的降價幅度超過30%。
可以說,這是一波很有誠意的降價。到底哪些景區降價了?為什么要降價?游客又能省多少錢呢?
“在今年‘十一’黃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實降低一批重點國有景區偏高的門票價格。”
——國家發改委6月公布了《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
“截至8月29日,已有21個省份出臺了157個景區降價(免費開放)措施,25個省份確定了‘十一’擬降價(免費開放)的157個景區名單,以上合計314個景區。”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降價的景區也很有“含金量”,314個景區中,5A級景區121個、4A級景區155個。
“在已經降價的景區中,揚州瘦西湖旺季票價從150元降至100元,華山風景名勝區旺季門票價格由180元降為160元……在即將降價的景區中,烏鎮東柵景區門票價格將從120元調整為110元,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旺季門票價格由220元降為190元……”
——按降價幅度統計,實行免費開放的景區有30個,降價幅度在30%以上的景區有29個,降幅達20%至30%的景區有48個。
“認為當前國內景區門票價格‘太高’或‘偏高’的占72.3%。”
——國家統計局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國家大力推動景區票價下降的背后,是當前景區門票價格偏高的現狀和民眾“玩不起”的吐槽。
“近年來,一些知名景區游客人數已經開始下降,越來越多的人用腳投票,表明高票價已經制約并影響了旅游消費的增長,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公園等是全民所有的公共資源,具有較強的公益性,但現在一些景區過度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地方也過分依賴門票經濟。要使得這些景區回歸公共資源景區的本質,充分釋放老百姓的旅游消費需求,提高民眾旅游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降低景區門票價格勢在必行。”
——中國旅游研究院總統計師唐曉云表示。
“通過建立健全機制推動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是以景區合理運營成本為基礎,重點剝離景區承載的‘額外負擔’,包括不合理的政府收費收入等,規范價格行為,相應降低門票價格。隨著景區門票價格的下降、游客數量增加,景區總的門票收入并不一定會減少,還有可能會增加。”
——有人擔心,降低門票價格后,景區運營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服務質量下降,一些景區可能會拿出明降暗升的應對措施。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降低門票價格最根本的目的是讓老百姓玩得起,可以進一步擴大市場消費的基礎,這是我們根本的出發點。但消費基礎門票價格的下降,不能夠以犧牲消費品質為代價,特別是不能夠以服務要素的短缺為代價,這就要求我們要擴大公共投入來保證國民的旅游權利,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目標。”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黃佳琪)
原標題:“十一”景區降價潮 游客能省多少錢?
轉自:新民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