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圍繞補短板、強弱項、促升級,《行動方案》明確要求,補齊鄉村旅游道路和停車設施建設短板,推進全國鄉村旅游道路建設、支持鄉村旅游停車設施改造提升、加大對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支持、加大對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力度。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對鄉村旅游擴大規模和提質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教授劉家明分析指出,鄉村旅游是減少城鄉差距、振興鄉村和鄉村扶貧的重要抓手。經過40年發展,我國城市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形成了“空中、陸地、水上”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村村通”建設已基本解決鄉村居民到城市的通達性問題。可以說,鄉村旅游發展的外部大交通問題普遍不大,問題主要在鄉村旅游區的內部交通上。
此外,在劉家明看來,全域旅游發展新時代,一二三產業都在與旅游融合發展,形成“各行各業+旅游”的發展格局。要“+旅游”,配備游客中心、停車場、商業服務點等是普遍需求,因受土地指標限制,歷史欠賬多。“從各地鄉村旅游發展的實踐來看,很多旅游資源條件很好的深山地區因為基礎設施差而錯失發展機會,有很多自駕游線路產品因缺少停車場、驛站等而影響了品質,也有很多已開發的鄉村旅游點因停車場不足而造成亂停車甚至道路堵塞。”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馮凌說,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迅猛,但由于以往鄉村設施建設主要考慮為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配套,在轉型開發和經營鄉村旅游時,道路、停車場等設施難以滿足接待游客的需求。因此,《行動方案》提出了明確的應對措施,尤其是要重點完善農村路網布局,為鄉村道路、停車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來源、用地指標等配套,扶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設施建設等,對解決當前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的瓶頸制約具有很強針對性。
“當前,我國進入大眾旅游時代,鄉村成為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自駕游成為新興出游方式,傳統鄉村旅游目的地普遍面臨節假日停車難問題,一些新興旅游鄉村面臨進入難問題。”中國旅游研究院博士韓元軍認為,補齊道路交通短板,一方面有利于為游客提供更好質量的服務供給,另一方面有利于傳統鄉村目的地轉型升級,促進自駕游、房車旅游、民宿等高端旅游業態發展。
對于如何落實《行動方案》,劉家明認為,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缺錢,有的是缺建設用地指標,有的是旅游發展前景和目標不明確。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案,要以縣級行政區域為主體,在編制全縣鄉村旅游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方案的基礎上,由縣級旅游部門采用項目申報的方式解決。”
馮凌提醒道,鄉村旅游依托鄉村、依靠“三農”,牽涉面廣,綜合功效強,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調動多種主體和各類力量共建共享。東部地區要依托鄉村振興、美麗鄉村、村景建設等工程,中西部地區要緊抓脫貧攻堅、產業植入、生態修復等工程,集合交通、水利、生態環保等各部門力量,整合財政資金、產業基金、社會融資、村鎮集資等多種資金渠道,建設完善鄉村旅游設施和服務體系。特別是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除了國家財政補助,還要利用對口幫扶建設、招商引資建設、社會捐資建設等多種方式,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助推脫貧攻堅。
“各地在鄉村旅游道路建設中,一方面要體現道路的多重功能,將風景道、休閑驛站等觀光休閑功能設施與交通功能相結合;另一方面要加強市場融資渠道開發,采用PPP等模式保障鄉村道路建設的資本支持。”韓元軍主張,道路建設要體現全域旅游理念,兼顧游客游覽功能和當地居民生活功能,滿足廣大人民的切身需要。(王洋)
原標題:堅持補短板強弱項 推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