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域旅游未來可期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18





      自文化和旅游部組建之后,全域旅游的理念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出臺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尤其是其中明確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任務和措施,更引人矚目。


      文化和旅游本就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兩塊內容。整合二者不只是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更是文旅觀念的創造與革新。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文化和旅游部組建后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文件,“標志著全域旅游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全域旅游工作將隨著文化和旅游體制性障礙的打通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些可喜的進步都昭示著一個問題:全域旅游需要文化和旅游兩方面的合作,也需要從中獲得更多有質量、有影響力的文旅成果。在過去,文化和旅游往往是各管一攤,但其面對的對象本身就具備雜糅性和綜合性,孤立地處理一方面問題并不利于文旅事業的發展。


      “文化為魂,旅游為體”是對全域旅游理念的基本體現。譬如,游客來到風光秀麗的自然保護區暢游,如果不了解其中的風土人情、民間文化,旅游體驗勢必大打折扣。而如果能有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或者購買一些文創產品,則會給旅游體驗增添更多美好回憶。


      當然,全域旅游是個綜合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統籌工作。譬如,一個城市想主打自己的旅游名片,不妨把一些知名景區聯動起來,從媒體宣傳、教育文化、旅游服務等多領域展開工作。有些旅游點分布較散,但如果能用全域旅游的觀念聯合起來,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杭州西湖景區就是全域旅游的典型代表,西湖沒有圍墻,被市區包圍,而游客不需要繞太遠,就能欣賞湖光山色,還能在浙江省博物館看看文物。再如濟南市區有三大知名景點,大明湖、趵突泉和千佛山,三者之間距離不算短但也不算長,若能打造老濟南的全域旅游景區,或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其實,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這些例子讓我們對全域旅游的理解更深刻。像澳門老城區就是一個典型的全域旅游區域。漫步在澳門老城區的街頭,不論是參觀大三巴牌坊,還是游覽澳門博物館,都是對澳門歷史文化的一種欣賞,這跟全域旅游的設置相關。因此,在未來的實踐中,我們應該按照相關文件的精神,結合本地特色和優勢,主打特色旅游產品,將文化和旅游融合起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創造文旅事業的更多成果。(黃帥)


      原標題:“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域旅游未來可期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