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動脈”將遍及申城各角落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27





      2040年上海市級綠道體系

      “三環一帶”環崇明三島綠道、外環綠道、環淀山湖綠道、沿海綠道。

      “三橫”沿吳淞江—蘇州河—張家浜綠道、沿淀浦河—(外環)—S1綠道、沿大蒸港/攔路港—黃浦江—大治河綠道。

      “三縱”沿鹽鐵塘/羅蘊河—蘊藻浜—G15—龍泉港綠道、沿黃浦江—金匯港綠道、沿外環運河—浦奉生態走廊綠道。

      西面的合川路上,地勢起伏間,動感跑道和運動雕塑相映成趣;北面的平南路上,漕河涇港與濱河綠地齊頭并進;東面的蓮花路和南面的顧戴路上,一條慢跑步道串聯起一個個社區……今年初,上海第一條環社區核心區域的城市綠道開通,這條4.7公里的長方形綠道,為滬閔高架西北側這片數萬人的居住區注入了勃勃生機。

      如今,申城類似這樣的綠道總長達671公里,并且還在不斷“生長”——到“十三五”末,長度將增至1000公里;2035年,預計翻一倍,達2000公里。

      屆時,上海綠道將結成一張廣袤的生態網絡,串起各類公園、綠地、林地等綠色空間,成為遍及上海各個角落的“綠色動脈”。它還能通達歷史景點、傳統村落、特色街區等各類人文節點,成為上海市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便捷“文脈”。

      因地制宜,生態優先

      “綠道”主要依托綠帶、林帶、水道河網、景觀道路、林蔭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是一種具有生態保護、健康休閑和資源利用等功能的綠色線性生態空間。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方巖坦言,放眼全國,上海綠道建設啟動不算早,體量也不算最大,但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其中之一,就是規劃先行,且秉持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的原則,避免大拆大建。

      “綠道是造福于民的公共產品,如果在建設中,破壞了原有生態,給周邊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就違背了初衷。”方巖表示,從啟動綠道建設伊始,上海就已想清楚了每一步。

      2015年,上海正式啟動編制綠道專項規劃,全市各區也陸續編制區級綠道專項規劃。2016年1月,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出臺《上海市綠道建設導則(試行)》,為本市推進綠道提供了技術依據。

      根據《上海綠道專項規劃》(2040),上海將在市域范圍內逐步形成“三環一帶、三縱三橫”的市級綠道體系。

      查看規劃,不難發現,許多綠道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生態系統,比如外環生態廊道,空間內能保留的盡量保留,能提升改造的絕不推倒重來,這契合上海“寸土寸金”,綠道選址用地緊張、斷點多的現實。

      閔行區綠化園林管理所副所長吳凌峰舉了兩個例子:平南路的濱水綠道是改造了年久失修的養護便道而成,而蓮花路綠道原本綠化基礎較好,整個綠化提升工程只新增了10余棵落葉喬木。

      以人為本,引人入勝

      在市級綠道體系之下,上海綠道還有區級綠道和社區級綠道兩大體系。

      區級綠道,主要指城鎮圈范圍內,連接重要的功能組團的綠道;社區級綠道,主要指生活圈范圍內,與慢行系統相結合、串聯居住社區與主要公共開放節點的綠道。

      市綠化市容局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已完成市級綠道119公里、區級綠道165公里、社區級綠道387公里。作為與市民距離最近的綠道體系,社區級綠道的推進速度最快,這反映出上海綠道建設“以人為本”的宗旨。自2017年起,上海綠道連續3年被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每年新增約200公里,成為最普惠大眾的綠色公共生態產品。

      在綠道的營造上,只有綠意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色彩和文化底蘊的支撐,有足夠吸引人親近的亮點。

      春暖花開的當下,上海各條綠道正百花齊放,充滿濃郁的地方色彩——

      楊浦濱江綠道將工業遺址和特色文化作為亮點,沿江種植大量觀賞草,形成獨具特色的植物景觀。

      黃浦濱江綠道打造了“一帶三道七園”,沿線精心布置月季園、巖石園、櫻花園等7個主題花園。

      其中,“琴鍵春園”種植了250余株吉野櫻和4000平方米的郁金香。2021年前后,這條綠道沿線規劃的18個花園將全部建成。建在木行遺址的“靜謐花園”,以參天大樹、大草坪等組成城市“小客廳”;新碼頭街附近的藥材倉庫,將以中草藥為特色打造“神秘花園”;董家渡路附近則將建造抬高式“空中花園”。

      在閔行區,橫瀝港綠道利用建筑垃圾作為原料打造花園;吳涇地區蓮花南路兩側的“熒光綠道”夜晚能發出藍光;滬閔路綠道則被七彩燈光裝扮得酷炫不已;吳中路綠道還引入了“網紅草”粉黛亂子草,去年秋季吸引了大批周邊居民前來觀賞。

      寶山的綠道則將名勝古跡、科普場館、酒店茶館、特色農家等串聯起來,包括羅店鎮花神堂等宗教文化資源和“金羅店農業觀光示范園”等,在當地,綠道既是生態之道,也是文化之道。

      據透露,近期上海綠道的建設將聚焦“一江一河”公共空間貫通、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重點生態廊道建設等方面。

      比如,蘇州河中心城段將結合濱水空間貫通落實綠道系統,今年將重點實施長壽路橋至武寧路橋段綠道工程,打通斷點13個,挖掘沿線創意園、時尚產業園的文化內涵,建成長約7.5公里“集文化與智慧于一體”的綠道系統。

      今年,全長11.2公里的蘇州河綠道長寧段也有望貫通,東起江蘇北路橋,西至外環,沿著蘇州河南岸,串起6顆“綠寶石”——臨空1號公園、臨空2號公園、風鈴綠地、天原河濱、虹橋河濱公園、中山公園等6個公園綠地。

      原標題:“綠色動脈”將遍及申城各角落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