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山大佛腳下15元一支的“靈寶塔”雪糕成新網紅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4-13





      “雪糕再舉高一點,好了,真的和后面的靈寶塔一模一樣誒!”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跟朋友一起來樂山大佛景區游玩的劉妍,興奮地拍照打卡,她手上拿的,是大佛景區的文創新“網紅”——“靈寶塔”雪糕。仿靈寶塔的密檐式磚塔造型,“塔身”每層還開有小窗,這樣一款雪糕在景區內人氣急劇上升。據了解,僅在清明小長假期間就賣出約4500套。


      當“舌尖上的文創”成為吸引年輕人的“網紅”產品,文創美食也是近年來最為引人注目的文創方向之一。15元一支的“靈寶塔”雪糕,是盲目跟風還是新的文創IP,它又能撬動多大的文創消費市場?


      探訪/


      15元一支


      “靈寶塔”雪糕火了


      在樂山大佛腳下吃“靈寶塔”雪糕,是種怎樣的體驗?


      “太可愛了,我都舍不得下口吃了。”被劉妍舉在手中的這款文創雪糕,看上去非常立體,說它是一個迷你版的靈寶塔也不為過。


      記者了解到,靈寶塔位于樂山大佛景區內,其塔身墩厚挺拔、巍峨靈秀,是不少在樂山大佛景區游玩的游客“打卡”必選地。據介紹,“靈寶塔”雪糕自去年10月開始試銷售,定價為15元/支,共有牛奶、草莓、咖啡3種味道,“從試銷售的情況看,銷量很不錯。”樂山大佛旅投集團市場部負責人楊定佳說,在今年春節黃金周與清明小長假期間,“靈寶塔”雪糕正式亮相大佛景區就受到了廣大游客的熱捧,在清明小長假三天時間內銷售量達到了約4500套,“隨著氣溫升高,預計‘靈寶塔’雪糕的市場銷量還將會呈增長態勢。”


      楊定佳透露,目前該款文創雪糕僅在樂山大佛景區核心景區內銷售,但隨著天氣和旅游市場的回暖,其銷售面將進一步擴大,“五一”假期前,嘉定坊、嘉州長卷、上中順街區等景點都會有專門售賣點。


      探討/


      文創雪糕是盲目跟風還是追求創新?


      事實上,文創雪糕在全國許多景區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19年,故宮博物院出品的一款故宮雪糕就成為網紅。此后,文創雪糕也像是自己長腳一樣,出沒在各大旅游景點之中。比如,故宮瑞獸雪糕、西安城墻雪糕等文創雪糕都曾先后登上微博熱搜。今年4月4日,黃鶴樓景區開賣黃鶴樓雪糕。當天,3900支雪糕6小時銷售一空,異常火爆,黃鶴樓雪糕也借此沖上新浪微博熱搜。


      當全國各地景區紛紛“參賽”文創雪糕時,“靈寶塔”雪糕是否有盲目跟風之嫌?面對記者的疑問,楊定佳解釋,“參考了國內其他景區的做法,隨主流是沒錯,但在文創產品的研發過程中,以把游客變成終身顧客的思維,抓住消費群體需求,我們挖掘文化內涵、凸顯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是多維度的開發,而不是盲目跟風。”


      更為重要的是,文創產品的研發并不是復制經驗這么簡單。楊定佳舉例說,比如游客看到的“靈寶塔”雪糕是很有立體感的,飛檐、階梯,甚至是塔身每層開的小窗都清晰可見,這就對模具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很高的精準度來做模具,在研發過程中我們做了多次調整。”楊定佳還告訴記者,在經過對全國各地景區的文創雪糕進行調研后,最終確定了15元的零售價,“我們也正在對這款文創產品進行優化調整,進一步挖掘本土文化,在造型、口味上進行優化,實現加量、加質但不加價。”


      預測/


      文創美食消費市場究竟有多大?


      全國文創雪糕battle,僅僅是近年來文創IP出圈的一個縮影,火起來的也并不僅僅是雪糕這一種產品,文創美食也在博物館和景區遍地開花。


      201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在神武門外開了第一家“角樓咖啡”,3月19日晚,“舌尖上的湖北省博物館”系列文創正式亮相,還有國家博物館的“如意糕”“四羊方尊”巧克力,頤和園的“頤和一盒”月餅禮盒,四川的“青銅面具餅干”……“舌尖上的文創”正在成為吸引年輕人的“網紅”產品,也是近年來最為引人注目的文創方向之一。根據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文博文創消費調研報告》顯示,在所有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類別里,最受歡迎的為創意美食,其次是飾品配件、家居擺件。從文創產品單價指標來看,300元為價格閾值,高創意附加值有望促進消費升級,文創活動有望成為文化文物單位文創未來增長爆點。


      “其實,文創類的產品是整個快消品行業新出現的一種‘情感’產品。”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隨著新生代的消費思維和消費行為發生變化,中國的快消品行業進入了一個極致的細分,對于這一類文化創意產品來說,只要把握好自身的特點,不斷有創意、創新,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不過這種熱度能持續多久,還是一個未知數。現實情況是,更多文化旅游景區面臨著文創產品同質化嚴重、已開發IP較為單一、海量文化內容待開發等情況。早前,國博飲食文化中心負責人廖飛就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文創產品無論做成什么,賦予其內涵和靈魂的始終是文化。“現在文創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激烈,你是不是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傳達要表達的意涵,比拼的是題材。”


      美食文創屢屢成為熱門,也折射出人們不斷提升的文化消費需求。如何讓美食文創更加好看、好吃、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大概是今后許多景區、博物館需要思考的問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李彥琴樂山大佛旅投供圖)



      轉自:成都商報電子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