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推出百大鎮館之寶特展迎亞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07





      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舉辦期間,“蔚為大觀——全省博物館百大鎮館之寶特展”于9月27日在浙江杭州開幕。

      據悉,此次共展出浙江“百大鎮館之寶”中的51件(套)文物,包含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玉童子雕像、現存年代最早的木刻套印畫和浙江現存唯一的野生華南虎標本等。

      浙江是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以及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的實證地,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

      此前,浙江公布了首屆全省博物館“百大鎮館之寶”名單,包含七大類100件/組。為助力營造浙江上下迎亞運、看展覽、賞文物的濃厚氛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浙江省文物局聯合推出“蔚為大觀——全省博物館百大鎮館之寶特展”。

      記者了解到,此次共展出百件鎮館之寶中的51件(套)。如現場展出的五代吳越國玉善財童子立像,出土于杭州雷峰塔地宮,是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玉童子雕像;溫州博物館的北宋套色版畫《蠶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套印畫,它的發現把中國套色版畫的歷史提前了近兩百年。

      東陽市博物館所藏的春秋玉樽也在展出之列。記者看到,這件玉樽為米黃色,樽身呈圓筒形。粗粗一看,似乎很普通,為何會入選“百大鎮館之寶”?

      東陽市博物館館長吳晨輝表示,此樽體現的加工技術和粘接技術,表明2500年前古越國的玉器制作技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他表示,樽身底部邊緣有一處破損,后用另一塊玉料修復粘接上去,但如今,除了色差很難看出修復痕跡。

      此外,在周禮中,玉樽是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征,這也將東陽的繁榮歷史推到了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

      現場還展出王守仁行書《自贛州上海日翁書卷》。王守仁即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創立了以“良知”為德性本體,以“致良知”為修養方法,以“知行合一”為實踐手段的陽明心學,對后世影響深遠。

      王陽明的書跡存世稀少,此卷是王陽明書法的代表作品之一,為王陽明自贛州致父親王華(海日翁)的家書,是其贛南剿匪的重要原始史料。書法結體瘦硬,卷后有沈尹默、張宗祥、馬一浮、沙孟海等人題跋,闡釋了王陽明作為中國著名思想家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

      “鎮館之寶由于數量上的稀缺性、保存展示的艱巨性,加上收藏單位的分散性,導致許多觀眾百聞難得一見。”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浙江省文物局局長楊建武表示,此次舉全浙江之力,將其中51件鎮館之寶匯聚一堂并集中展示,在浙江是史無前例的。

      他表示,此次展覽是浙江全省博物館加強館際交流合作、共享博物館館藏資源、同聲講好浙江故事、協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一次有益嘗試。希望自此之后,各級博物館能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努力讓每個館的獨角戲、小聲音,匯聚成為浙江文博系統的大互動、大合唱。

      此次展覽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進行。接下來,其余的“百大鎮館之寶”也將陸續展出,旨在通過精美文物,唱響浙江故事,讓民眾領略浙江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厚重。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