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互動” 讓冰冷的文物“活起來”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25





      3月10日,當記者問到“互聯網+文物教育”平臺到底是個啥時,陜西新昆互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昆科技)總經理李斌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打開電視,在中國移動網絡電視平臺打開《文物探索》欄目,《造紙術》《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前世今生》《秦始皇兵馬俑銅車馬》等出現在屏幕上。

      打開《造紙術》節目,觀眾看到的是一個關于造紙術起源和造紙過程的3分鐘動畫。隨后,切換至游戲環節,造紙的過程被設計成一個闖關游戲。最有特色的是,在沉浸式體驗環節,記者戴上VR眼鏡,就“走進”了古代造紙工坊,眼前是一派繁忙的造紙場景,湊近觀看制作工藝,讓人不禁驚嘆造紙術的神奇。

      探索國寶打開新方式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新昆科技打造出“互聯網+文物教育”平臺,集合了大量優質的博物館文物教育內容和應用軟件,用科技感十足的方式講陜西故事,讓孩子能全面深刻地了解文物知識。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春節前夕到陜西視察時的一番話如醍醐灌頂,打開了李斌的心窗。他問自己,怎樣做才能“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基于10年的互聯網創業經驗,李斌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的交叉地帶發現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文化與科技是創意的兩翼,文化為科技創新提供內容驅動,科技為文化創造更多表達方式。

      創意有了,還需要一個助手。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斌結識了極具創意思維的韓金慧。作為一位母親,韓金慧經常因為找不到優質的文物學習資料而苦惱。當聽到李斌說起“互聯網+文物教育”平臺的想法時,韓金慧興奮不已:“通過科技手段,讓擺放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更接地氣,走到孩子們身邊,這個思路太妙了。”

      “這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移動互聯網內容產品最終盈利與否,起決定作用的是數字內容產品本身的品質。”對李斌的想法,韓金慧很是認同。帶著期盼、帶著信心,她加入了李斌的團隊。

      2018年6月,李斌的團隊落戶陜西自貿試驗區灃東新城功能區,正式啟動文物教育的課程設計和相關軟硬件研發。在做課程設計之前,韓金慧會先和博物館進行深度溝通,挖掘出有故事、有代表性的文物,再圍繞目標廣泛搜集資料,寫出動畫片腳本,最后讓技術人員進行數字化運作。

      通過動漫、游戲、VR/AR技術等新形式、新技術,原來冷冰冰的文物可以實現全息欣賞、虛擬觸摸和歷史事件沉浸式體驗。孩子們能夠通過新的方式,直觀感知文物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4+1”課程體系受歡迎

      這套被韓金慧稱為“4+1”的課程體系,將365件文物設計為《文物里的成語故事》《神奇的倒注壺——青釉提梁倒注壺》《探秘古代軍事兵器》等60套原創文物教育課程,覆蓋了6—15歲孩子的學習需求,在課堂教學中備受歡迎。另外,為了讓更多孩子體驗到這種文物學習方式,一系列歷史文化進博物館和校園活動也隨之開展。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奇妙之處在于香囊的外壁、外層機環、內層機環、香盂之間相互垂直,可以靈活轉動,并且無論怎樣轉動,香盂始終重心向下保持水平,里面的香料不會撒出。你們知道為什么嗎?”2018年12月17日,新昆科技的傅若哲老師話音剛落,西安市普天小學的孩子們就七嘴八舌地回答起來。

      在孩子們爭先恐后作出回答后,傅若哲說:“這種技術原理在現代力學中被稱為‘常平架原理’,常被應用到現代航海、航空領域中。這也是現代陀螺儀的基礎。”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香囊的結構,傅若哲還帶來仿制的香囊,讓大家動手進行零部件組裝。

      2018年以來,新昆科技先后在多所博物館和校園第二課堂現場教學,相關課程內容除了重點文物,還有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等主題。

      講好陜西故事的生動實踐

      在傳播渠道上,除了線下課堂,李斌還開發出多種內容發行渠道,開拓數字內容的新媒體傳播新模式,打造全國首個從“云端”到“終端”,電視、電腦和手機“三屏互動”的文物全媒體傳播體系。

      據了解,“互聯網+文物教育”平臺已上線文物數字化教育內容1.45萬條,終端用戶達到301萬人,日均活躍用戶4.5萬人,開展“互聯網+文物教育”活動270場。

      1月23日,由陜西省文物局、陜西歷史博物館、新昆科技和陜西移動公司聯合申報的“探索文物展示新方式——全國首個‘互聯網+文物教育’平臺”項目獲2018年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競賽一等獎。目前該平臺已入選國家文物局2018年度“互聯網+中華文明”示范項目庫。

      “陜西的歷史文化資料豐富,但要把這些資源盤活可不容易。我就是想探索出一條從‘文物→創意→創作→傳播→形成IP→商業運營’完整的產業鏈,帶動灃東新城乃至陜西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們也將利用陜西自貿試驗區的優勢,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探索新方式。”李斌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他們正在打造革命文物主題課程,將全景式、立體式、延伸式展現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讓孩子們在全新體驗中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傳承紅色基因。

    原標題:“科技+互動” 讓冰冷的文物“活起來”

    轉自:陜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