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品牌更響亮 文化產業更茁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陳鳳來    時間:2021-11-08





      到2025年,實現所有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全覆蓋,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力爭每年新上超億元文化產業項目2—3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


      近年來,衡水市致力于文化衡水建設,文化藝術中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建成投用,極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全國全省“五個一工程獎”、全民閱讀活動全國組織特等獎、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花落衡水。


      該市明確提出,今后5年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傳統文化、特色文化、紅色文化有效傳承弘揚,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文化強市初步建成,“道德高地”品牌更加響亮,努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新衡水。

      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打造“道德高地”品牌

      近年來,衡水市把選樹先進典型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著力點大力推進,涌現出一大批對社會貢獻大、事跡突出的典型人物,開創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生動局面。截至目前,衡水市共有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5人、全國“最美奮斗者”3人、全國文明家庭兩個、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兩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兩個、全國“四個100”志愿服務先進典型6例、“中國好人”17人、河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15人,打造了衡水“道德高地”品牌。

      以林秀貞為原型的評劇《林秀貞》、以李雙星為原型的現代評劇《咱家老李》等,通過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讓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讓好人思想入腦入心,在全社會形成了人人學習道德模范、敬重道德模范、關愛道德模范、宣傳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圍。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今后5年,該市將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學雷鋒和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大力選樹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加強關懷禮遇幫扶,大力營造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的濃厚氛圍,推動形成健康文明、向上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氣。實施公益廣告傳播工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群眾身邊處處可見的正能量。

      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開展“愛衡水、建家鄉”活動,提升人民群眾發展自信,激發建設幸福家園熱情,讓每一個衡水人都在建設幸福之城中發出光和熱。創作一批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文藝作品,培樹宣傳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建設一批主題公園、廣場、文化長廊。

      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精準對標、提質提標,力爭早日入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文明單位,持續深化創建內涵,拓展創建領域,規范行業行為,提高服務水平,樹立行業新風。創建文明家庭,廣泛開展創建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戶和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弘揚新時代家風文化。創建文明校園,堅持立德樹人,弘揚良好校風校訓。創建文明村鎮,支持農村開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上網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總體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通宣傳、教育、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城市

      在市區滏陽河邊,衡水市投資9.6億元建成的集市圖書館、博物館、群藝館、大劇院、青少年活動中心于一體的文化藝術中心,是該市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公益性文化項目。近年來,衡水市不斷加大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各縣(市、區)全部建起文化館(站)、多功能活動廳、圖書閱覽室等,114個鄉鎮文化站、5095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994個農村書屋成為基層文化最耀眼的符號。

      今后5年,該市將進一步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內首個馬拉松博物館和衡水市職工之家(工人文化宮),支持衡水市博物館、衡水內畫博物館等發展,開展縣級文化館、圖書館達標行動,推行以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為總館,鄉鎮文化站為分館的總分館制,到2025年,實現所有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全覆蓋,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以創建新一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抓手,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以及鄉鎮文化站的服務標準,提升管理水平,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弘揚衡水傳統文化。實施文化遺產普查建檔工程,編制文物保護規劃,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力度。加強冀州古城、安濟橋、景州塔、寶云塔、慶林寺塔、盈億義倉等重點歷史建筑修繕保護。深入挖掘董子文化、內畫藝術、剪紙文化、佛塔文化、年畫文化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衡水文化資源,發揚壯大傳統手藝、曲藝、民俗等民間文化,加強衡水老白干工業遺產保護,延續城市文脈。加強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打造獨特的衡水歷史文化品牌。實施《文化衡水》叢書編纂和《中國·衡水》文明課題研究工程,形成衡水文化的權威解讀和全面展現,構建衡水文明話語體系,提升衡水文化軟實力。

      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大運河沿線重點文物、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程,開展大運河文化遺址遺跡考古和挖掘,重點加強華家口夯土險工等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繕。實施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深入挖掘大運河兩岸的地方戲曲、民間傳說和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實施大運河文化展示傳承工程,統籌推進大運河各類博物館、陳列館及展示點規劃建設,培育一批特色運河文化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創作一批大運河文化題材文藝作品,籌辦運河民俗文化藝術節等高品質文化活動,塑造“大儒之鄉、生態運河”品牌,將衡水建設成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城市。到2025年,衡水運河沿線文化遺產梳理甄別基本完成,并得到有效保護,分類展示體系基本形成。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加大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力度,提高管護水平,全面提升設施教育功能,開展以弘揚烈士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教育活動。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繁榮發展文藝創作,培養一批名家名人,打造一批富有時代氣息、具有衡水特色的文藝精品。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將更多人財物投向互聯網主陣地,深化媒體內部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推進“文化+”發展戰略,打造文化產業集群

      節賽賦能、文旅并重。近年來,衡水市依托獨特的文化資源,瞄準文化市場消費特點和未來趨勢,促進文化與旅游、音樂、體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跨界發展。連續舉辦了5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打造了安平縣中國馬城、董子故里文化旅游園區、故城縣大運河百里景觀帶、阜城縣荀慧生文化公園等重點文旅項目50多個,培育了馬產業、音樂產業、休閑康養產業、航空運動產業、新型農旅產業等新型文旅業態,建設了游客中心15個,景觀道、綠道350公里……衡水航空運動嘉年華暨全國動力傘精英賽、中國安平國際馬聯(FEI)耐力達標賽、國際智力運動聯盟世界大師錦標賽等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賽事相繼落戶衡水,讓這座城市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今后5年該市將全面推進“文化+”發展戰略,優化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培育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和龍頭文化企業,形成優勢門類突出、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相關產業聯動和充滿市場活力、競爭力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圍繞樂器、內畫、雕刻、廣播電視通信設備、美術畫材等特色優勢產業,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推進中國武強國際樂器文化產業園、冀州游樂設施制造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培育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強縣、文化產業集群和知名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產業影響力,形成政策體系完善、產業結構優化、空間布局合理、市場活力迸發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十四五”期間,力爭每年新上超億元文化產業項目2—3個,到202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

      實施文創產品開發工程,依托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開發具有獨特創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體系。推動創意、科技、時代等元素融入內畫、老白干、年畫、剪紙、毛筆等民間特色工藝品制作,形成新業態,釋放新動能。支持建立文化產品創意和研發中心,謀劃建設衡水文創產業園,加強文創產品的集中展示、體驗、參與、生產和銷售。推動報業、廣電、演藝等產業拓展創新,大力發展平面設計、裝潢設計、工藝美術設計、服裝設計、展覽設計、動漫游戲、咨詢策劃等創意設計產業,打造一批具有濃郁衡水地方特色、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市場份額的文化產品。

      實施音樂產業提升工程,突出地方特色,以音樂產業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打造中國音樂名城。依托衡水學院與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合作辦學,提升音樂教育水平,著力培養音樂產業發展人才。加快周窩音樂小鎮、中國武強國際樂器文化產業園、深州樂器小鎮、饒陽民族樂器產業園等平臺建設,推動武強、饒陽分別建成中國最大的西洋管弦樂器生產基地和民族樂器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藝術培訓、樂器展銷、音樂體驗、音樂經紀等產業,定期舉辦周窩音樂小鎮原創音樂節、青春音樂學院大學生音樂節、民族音樂大賽,叫響音樂文化品牌。


      轉自:河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