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要用好文化遺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8-15





      近年來,文化遺產越來越被重視。每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各地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和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推動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展現當代價值。

      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歷史縮影。我國文化遺產眾多,很多文化遺產同時也是著名景點。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深入挖掘闡釋利用好文化遺產的內在精髓和時代價值,對于高質量發展文旅產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要打好文化遺產這張王牌。

      要進行區域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整理優秀文化遺產。實際上,除了著名文化遺產外,各地還有不少遺珠,有些有待挖掘,有些發現多年但挖掘研究得不夠,沒有呈現出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相關文化研究理論的不斷突破,人們對一些傳統文化的價值認識正在發生改變,一些新的文化遺產得到了重新認識。因此,各地要加強區域文化資源普查,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及時做好文化遺產挖掘整理。

      要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完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設。過去,“重開發,輕保護”現象一度十分突出,一些文化遺產保護不夠,甚至遭到破壞。因此,要讓文化遺產走出深閨,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增加文旅產業內涵和吸引力,除了頒布實施保護文化遺產地方性法規,拓展保護文化遺產的經費來源,尚需加強對公眾的教育,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全民的參與意識得到提升,文化的自覺意識得到加強,保護工作才能順利推進。

      這其中,要注意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文化遺產,主要指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非遺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但非遺利用也有難點和痛點,就是場景應用不好適配,因此要抓住文化遺產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魂魄,將非遺元素融入旅游,打造適合現代應用場景的IP產品,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精髓不在保護中流失,讓廣大群眾更好地消費文化。

      文化的獨特性越強,地方特色越鮮明,旅游價值就越高。當前,我國文化和旅游融合日趨加深。因此,相關部門要廓清思路、守正創新,探索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良性互動的新路徑,不斷豐富文化旅游業態,并賦能其他產業,放大產業價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兆兵)


      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打造美術學科新優勢 推動文化遺產進校園

      打造美術學科新優勢 推動文化遺產進校園

      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文化意識。推動文化遺產走進校園并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之中,可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2022-08-02
    • 守好用好農業文化遺產“金字招牌”

      守好用好農業文化遺產“金字招牌”

      7月18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在浙江省青田縣開幕。大會以“保護共同農業遺產,促進全面鄉村振興”為主題,邀請有關國家、區域、國際組織、學界等探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糧食系統韌性、鄉村可持續發展、農民生計改善...
      2022-08-05
    •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更多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更多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根據《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要“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既要保護單體建筑,也要保護街巷街區、城鎮格局,還要保護好歷史地段、自然景觀、人文環境和非物...
      2022-08-11
    • 十年來我國文化遺產進一步“活起來”

      十年來我國文化遺產進一步“活起來”

      十年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成效顯著,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遺產進一步“活起來”。
      2022-08-3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