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博物館邂逅優質文化資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19





      作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博物館不僅是歷史文化記憶的寶庫,也是人們借以認識過去、把握今天、探索未來的場所


      首次24小時“不熄燈”,讓觀眾領略“博物館奇妙夜”;臨時擴大行李寄存處,為外地觀眾提供方便;與上海大劇院聯動,推出觀展專場活動……國際博物館日之際,上海博物館舉辦的藝術嘉年華活動,吸引了許多觀眾前往看展。這是“博物館熱”的一個生動縮影,也是博物館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個具體案例。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一器一物濃縮文化,方寸之間解碼文明。作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博物館不僅是歷史文化記憶的寶庫,也是人們借以認識過去、把握今天、探索未來的場所。展現燦爛文明的歷史博物館、講述紅色故事的革命紀念館、展示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館……近年來,我國類型豐富、主體多元、普惠均等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為人們提供了更為多樣的文化選擇,為美好生活提供著豐厚文化給養。


      從線下展覽到網上展廳,從文物“微課堂”到文創產品,如今,博物館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逛博物館越來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們或是與三兩好友在館中游覽,或是在“云端博物館”漫游,或是參與研學活動、學習相關知識。文博事業的發展,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博物館熱”的持續,又推動博物館“解鎖”更多創新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看,博物館與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良性互動,將為美好生活注入新的動能。隨著博物館深度融入公眾生活,博物館也承載著更多期待。


      激發博物館的活力,需要用“一方水土”滋養“一方空間”。浙江杭州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在遺址上打造沉浸式體驗,以原貌、原尺度立體標識展示,讓宋韻走進尋常百姓家;山東青州博物館邀請剪紙、泥塑等非遺傳承人,根據館藏文物和青州文化中的典型元素進行創作,并邀請觀眾參與互動;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結合地方獨特環境資源,打造延伸至40米深長江水下的“時空隧道”,獨特場景讓人流連忘返……各地博物館聚焦特點、做強特色,使博物館成為不同年齡觀眾的“打卡地”。這啟示我們,依托獨特資源形成新優勢、開辟新路徑,就能靠“別具一格”匯聚起更多人氣。


      文物“活起來”,博物館才能“火起來”。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比如,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探索“無圍墻”博物館,將展覽延伸到大街小巷、學校課堂、大山深處,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文物的魅力。又如,陜西歷史博物館以大量高精度數據為基礎,依托虛擬現實技術、視頻切片技術、H5技術打造虛擬展覽,將韓休墓考古現場完整呈現。從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開發文創產品,再到運用全息投影、虛擬現實等技術提升展覽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堅持守正創新,拉近觀眾與博物館的距離,才能讓博物館煥發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期待各地博物館繼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更多人與優質文化資源相遇。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 我們看什么?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 我們看什么?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在今天召開的國家文物局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的活動。
      2018-05-11
    • 專家學者熱議“超連”博物館:連接,讓文物活起來

      專家學者熱議“超連”博物館:連接,讓文物活起來

      將近20年前的世紀之交,網絡技術已經露出崢嶸之角,這一新技術可能給信息交流乃至社會文化帶來的變化既令人憧憬,又夾雜著不確定性。術語“超連”就這樣應運而生。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借用“超連”作為主題詞,提出新方法和新公...
      2018-05-16
    • 摒棄“千館一面”博物館才有魅力

      據報道,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去過很多博物館,多次對文物保護工作作出指示。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考察調研,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參觀了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物館建設不要“千...
      2018-05-21
    • 科技 讓博物館有張現代的臉

      科技 讓博物館有張現代的臉

      手機屏幕上出現“穿越回1650年前……”的字樣,隨即伴隨著悠遠的琵琶聲與鳴沙聲,敦煌的故事開始講述:“人們遠道來此,開鑿洞窟,供養諸佛,以求智慧指引。今天千年敦煌尋找數字供養人,以期和時間賽跑,留住滿壁風華。”
      2018-06-2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