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舉行白鶴梁國際學術研討會聚焦中埃聯合申遺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24





      2023白鶴梁國際學術研討會22日在重慶召開,來自埃及、法國、荷蘭、澳大利亞、墨西哥、印度等國家的水文遺產專家共45人參會。

      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的白鶴梁題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基于白鶴梁題刻原址保護工程的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遺址類博物館。古埃及發明的尼羅尺石刻,記載了1300多年尼羅河的洪水信息。白鶴梁題刻與尼羅尺石刻對江河水文要素的監測歷史,是人類多樣文明中蘊含統一的實物見證,體現了東西方古人對人水關系的思考。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部長助理、亞歷山大大學博士雷赫馬(AhmedRehema音譯)在會上介紹了埃及羅達島的尼羅尺。他表示,尼羅尺石刻與白鶴梁題刻都是水位測量的重要見證,且都被納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事實上,埃及和中國在水下及海上考古學等領域有著共同的研究興趣,“埃中兩國的文明發展中,大江大河發揮了重要影響”。

      “海底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然而許多水下遺產未得到有效保護。”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卡斯特利亞諾斯(CarolinaCastellanos音譯)稱,一方面,全球氣候變暖讓許多遺產面臨著海洋微生物和藻類侵蝕;同時,隨著許多海邊的水文遺產發展為旅游目的地,保護情況也受到影響。“中埃兩國聯合申遺為水文遺產保護提供了新范式。”她說。

      “近年來,氣候問題是世界輿論關注的熱點。白鶴梁題刻和尼羅尺石刻聯合申遺,要著眼大河水文記錄與全球氣候變化的關系,這是解決申遺難題的關鍵。”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白九江表示,尼羅河和長江所處緯度相近,上面的水文記錄體現了當時大范圍氣候變化的情況。如果氣候學者能在水文資料方面重建古代世界氣候變化的全球性規律,兩者的功能性聯系便能極大加強。

      他認為,中埃兩國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通過聯合申遺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助力推動世界文明多樣化發展,是雙方“一拍即合”的深層邏輯。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