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洛地區發現延續時間最長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6





      20日在古都洛陽舉行的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洛陽市考古研究院史前研究室主任任廣介紹,蘇羊遺址是河洛地區迄今發現的延續時間最長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蘇羊遺址位于洛陽市宜陽縣張塢鎮蘇羊村,面積約63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最厚達5米以上。目前,該遺址發掘面積共計1800平方米,發現有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的遺存,其中以仰韶時期為主。

      自2021年至今,洛陽市考古研究院聯合西北大學、北京大學對蘇羊遺址進行連續性主動考古發掘,系洛陽地區近20年來首次系統性、連續性、科學性開展的新石器遺址考古項目。

      “水泥”地面、獸首石雕、碳化的植物遺存……遺址發掘出土數以萬計的遺物,數百座灰坑,數十處房址以及各類墓葬,距今5800年至4100年的河洛先民日常生活隨著考古發掘,不斷顯現。

      任廣表示,從現存遺物來看,蘇羊遺址存續時間從仰韶早期一直到龍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從早到晚發展連續穩定,文化譜系一脈相承,且含有大溪、屈家嶺、紅山、大汶口等諸多文化因素。

      “人工環壕、生活區、墓葬區、湖沼等重要遺跡現象,說明這里曾存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型聚落。”任廣介紹,結合考古發現基本可以確定,蘇羊遺址是河洛地區迄今發現的延續時間最長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2023年,該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在生活區、仰韶墓葬區、龍山墓葬區三片區域進行,發掘面積500平方米,清理房址12座、灰坑58座、灰溝7條,墓葬65座。

      任廣稱,這些遺存的發現,為研究河洛地區仰韶時期的聚落形態、布局和功能分區提供了重要材料,反映了當時強大、有序的社會組織能力,是仰韶時期社會復雜化的集中體現。

      其中,在環壕外仰韶墓葬區還發現仰韶文化中期面積達上百平方米的大型半地穴房址1座,長度達30米以上的建筑基槽一條。在遺址外壕溝東側的發掘區已發掘墓葬75座,部分墓葬之間存在打破關系。初步推測該墓葬區年代應該為龍山文化時期。

      “目前,這里勘探發現墓葬300余座,已發掘75座。”任廣說,這一墓葬區可能是中原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墓葬數量最多的墓地,這一時期的大型墓地發現較少,此次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埋葬制度、社會組織結構、社會生產技術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工作人員在蘇羊遺址中清理出1座多人二次埋葬坑。任廣介紹,該多人二次埋葬坑,坑內人骨放置零亂,無明顯規律,“總體來看,大部分是人骨白骨化之后的二次埋葬,有關該人骨坑的性質尚無法準確解釋”。(記者 闞力 韓章云)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