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污染天數減少93% 美麗中國展新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6





      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


      從以前重霾頻發,到如今藍天常在,我國空氣污染防治成效有目共睹。10年來,全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累計下降57%、重污染天數下降93%,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5%,我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經過頑強努力,祖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綠色日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10年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我國宣布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目前,我國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至56.2%,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增長到25.9%。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都穩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3.2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


      集中力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


      天更藍、空氣更清新。10年來,我國淘汰“散亂污”企業,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推動貨物運輸“公轉鐵”,提高機動車油品排放標準……打好產業、能源、交通結構轉型的“組合拳”。到2022年,全國PM2.5年均濃度達到29微克/立方米,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5%。


      水更清、河流更健康。10年來,我國加快推進城市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全國百萬名河長、湖長上崗履職,河湖長制全面推行,河湖面貌實現了根本性改善,越來越多的流域重現生機,越來越多的河湖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到2022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7.9%,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長江干流連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


      土更凈、家園更美好。10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升城鄉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能力,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整治,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如期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


      近幾日,鄱陽湖國際觀鳥季再度開啟。這里是白鶴、東方白鸛、小天鵝等珍稀候鳥鐘愛的越冬“天堂”,每年有數十萬只候鳥飛抵這里,也吸引不少觀鳥愛好者前來打卡。


      為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強化生態保護監管舉措,筑牢祖國生態安全屏障。


      人們用勤勞的雙手栽下一棵棵樹苗、種下一片片綠草,讓綠意點染祖國大地。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02%,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全球“增綠”的主力軍。


      我國設立了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首批5個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實施了50余項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


      祖國大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生動鋪展,人們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記者 高敬)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