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旅游”是當下文旅融合的重要一環,相關旅游預訂量增長明顯。幾千年文明,賦予了十三朝古都洛陽一份獨特的氣質,也讓這里成為非遺技藝的匯聚地。
每到夜幕降臨,洛邑古城就迎來了它的閃耀時刻。古城游人如織,身著各朝代服飾的姑娘、小伙行走在古風建筑群當中,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古代,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得益于古城建設者的別出心裁。
在這里,既有唐宋金元的古建筑復原,又融合建造了明清時代的古風建筑。走在古城內,唐代的酒樓、宋代的商鋪,一不留神走過了明清,抬頭就是民國的舊墻。不遠處石拱橋上,身著各朝代服飾的姑娘在橋頭回望千年,想要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記。
非遺百態讓游客“夢回千年”
古城的魅力還體現在街巷當中的非遺百態。如果說唐裝漢服能讓你夢回千年,那古城里大大小小百余種傳統非遺元素則能使歷史與現實在當下交匯。“行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妝點古城的夜,身著大袖衫的姑娘一眼千年、穿越盛唐,傳統技藝打造的文創陶甬精致實惠吸引游客,雕龍畫鳳、紋花繡草的精美洛繡,走進古城都看得見。街道旁的攤位上,一些師傅展示著古老的非遺技藝。
國潮風起 非遺煥新 解鎖文旅新業態
如今,各式各樣的非遺技藝不僅得到很好的傳承,也更加快速地走進大眾視野,進景區、進社區、進商場街區,不僅讓人看得見,還帶得走、用得上。身處洛陽牡丹花城,盡管牡丹花期只有短短一個多月,但非遺傳承可以讓牡丹花茶持久飄香。
一簇飽滿的牡丹正在杯中綻放,這一開就是1500年。古城里,屹立千年的文峰塔和城墻遺址等古建筑,守候著這里的底蘊與厚重,而藏身街巷中的非遺技藝則點綴、裝扮著這千年古城。非遺民宿中,洛繡、皮雕等工藝品帶你穿越千年之前。宮燈巷里傳統非遺宮燈持續照亮古都夜空。
如今,憑借厚重的歷史人文和豐富多樣的非遺技藝,這里每天吸引八方來客。再加上免費入園政策,更是為游客們提供了多樣的文化體驗和消費場景。
河南洛陽:從打卡拍照到景區業態 非遺之光照亮古都
置身河南洛陽洛邑古城內,仿佛回看了歷史,穿越了古今。古城內,隨處可見身穿紅馬甲的約拍小哥,他們也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傳播非遺文化,也留住游客的美好時刻。
洛邑古城中,和秦嘉陽一樣的攝影師有幾百位。秦嘉陽無疑是最忙碌的攝影師之一,而拍美照的秘訣就藏在他每天如影隨形的道具箱中。
一些游客在拍攝中還被這些精致的非遺文創種了草,這也為景區的非遺手工藝品商店帶去了客流。
別看古城面積不大,其中蘊藏百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業態,孔家鈞窯、葉雕、毛筆等,還創新推出了適合游客打卡、留念的場景和衍生品。
據不完全統計,僅全市43個傳統工藝相關的非遺項目就帶動就業萬余人,年產值10億元。僅2024年1月1日—5月5日,來洛游客就達到6282.16萬人次,消費總額達458.24億元。
穿越時空 非遺皮影成新“手游”
皮影是我國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又被稱為最早的電影。近些年,皮影這項古老的非遺技藝走出深閨,走進景點街區、住進酒店民宿,讓游客看得過癮,玩兒得盡興。
你有多久沒看過戲了?在陜西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唐文化主題街區,皮影戲每天上演多場,無論是《大堂燈影》這樣的傳統劇目,還是《西游記》等兒童劇目,場場座無虛席。
幕布前,五顏六色的皮影人搖頭晃腦、活靈活現。幕布后,皮影藝人操控多個角色,游刃有余。傳承千年的皮影技藝,代表的不僅僅是戲,更是文化的傳承。
眼下,不少游客還會自發走進皮影工作室,和幾千年前的傳統手工藝來次更親密的接觸。從單一看戲,到體驗雕刻、上色、拼接等皮影制作工序,非遺元素的融入,讓旅行不再走馬觀花。
如今,以非遺為主題的特色酒店也成為了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為了讓游客更沉浸式地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酒店在空間設計和陳設上加入了大量的皮影元素。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