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經過近5個小時的連續澆筑,國內80m主跨連續梁首例智能造橋機首個節段在中鐵一局滬渝蓉高鐵項目南通特大橋跨青年路連續梁澆筑完成。
據介紹,南通特大橋跨青年東路(48+80+80+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位于220#-222#墩之間,上跨既有市政青年東路,道路車流量大,工期壓力大、安全風險高。
為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管理單位滬杭客專公司組織施工單位中鐵一局項目部與中鐵五院聯合研發ZQ80型智能造橋機,通過不斷打磨智能建造“鐵路芯”,升級標準化管理主板,縱深推進標準化向工藝工序延伸。ZQ80型智能造橋機由一個智能操控系統平臺,主梁、倒U型門架、模板三大組件,錨固、懸吊、走行、防護四大體系組成。集掛籃錨固懸吊體系、架橋機步履式走行體系、移動模架自動調模體系三大主要橋梁工裝的優點為一體,具有穩定性好、效率高、智能控制三大特點。
與傳統掛籃相比,智能造橋機采用步進控制指令,通過輸入控制指令,實現一鍵自動智能走行及自動脫模、調模,起到“大腦”作用;智能造橋機錨固材料較傳統脆性鋼材,韌性好、數量少、定位準、調整快,且能智能同步錨固、同步調整;智能造橋機應用自動控制系統,通過齒輪齒條電機驅動主梁前移,無需采用人工輔助走行,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智能造橋機由臨邊防護、作業平臺、上下通道、兜底封閉等四大防護體系構成,讓造橋機“如履平地”。
據悉,項目自主研發連續梁智能感知信息平臺,集成智能感知、工程信息可視化、智能霧化養護和視頻監控等四大系統,實現造橋機信息監測、智能預警、智能控制三大功能。
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是滬渝蓉高鐵的東段線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沿江通道主要路網客流、沿海及京滬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運輸。該高鐵建成后,對于優化沿長江地區鐵路網布局、服務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轉自: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