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彩絲線繡古今:從閨閣技藝到鄉村振興的文化密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28





      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承載著土族人民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其獨特的“兩針兩線”繡法,以七色絲線交織出太陽花、富貴不斷頭、五瓣梅等圖案,色彩濃烈,紋樣寓意吉祥,被譽為“彩虹之鄉”的活態文化符號。


      從前,土族姑娘用它繡出新婚嫁衣,一展閨閣繡藝;如今,越來越多的土族女人們用針線繡出七彩安康生活,展現新時代女性力量。


      “指尖技藝”蝶變“指尖經濟”


      日前,記者一行來到青海省規模最大的互助青繡(盤繡)產業基地。在基地展廳,土族盤繡的傳統作品與融合創意設計理念的現代作品交相輝映,滿墻的老繡片、太陽花時尚掛件、擺件、香包和極具盤繡特色的現代民族服飾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欣賞、選購。


      為做好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近年互助縣專門建立了全縣繡娘信息臺賬并制定繡娘管理辦法。2007年初,互助縣文化館成立了互助金盤繡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盤繡公司”)。金盤繡公司開創“公司+基地(工坊)+農戶”的運營模式,在各鄉鎮和村社創建基地發展繡戶,帶動當地繡娘實現家門口就業,促進家庭增收。2023年11月,金盤繡公司被推薦為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在基地生產車間,女工們正在趕制省內外的服裝訂單。金盤繡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幾年,隨著土族盤繡被越來越多人認可和喜愛,市場上的訂單也多了起來,尤其是服裝類的。一些服裝的手工繡片多是出自基層繡娘之手。


      以堅守與熱愛彰顯“她”力量


      胡蘭索卡打小喜歡盤繡,11歲時就賣出了自己的第一幅繡片作品;在家人的悉心指導下,等到14歲的年紀,她已幾乎掌握盤繡的全部針法和基本構圖。因為熱愛,婚后她也未曾放棄盤繡。2018年,胡蘭索卡注冊了自己的公司—互助索蘭卡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如今,胡蘭索卡因為技藝精湛被評為省級非遺土族盤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為進一步宣傳土族盤繡文化,提升土族盤繡影響力,胡蘭索卡陸陸續續參加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等不少展會。單單2024年一年,她就參加了上海大學生時裝周等15個展會,其中還出國前往保加利亞推介土族盤繡文化。“因為推介效果好,一些大的訂單往往都是在展會上拿到的。”胡蘭索卡笑著說道,這兩年,她緊隨潮流,還先后在快手、抖音、小紅書上開通賬號,通過直播等方式將土族盤繡文化傳播出去,不少意向客戶會在線下單定制采購。


      這些年,作為非遺帶頭人,胡蘭索卡用自己的經歷和行動不斷感染、帶領周邊村鎮的繡娘走上傳承文化、增收致富的道路。據她介紹,目前公司有44個學徒,最小的21歲,各村累計有140多繡娘跟著胡蘭索卡做盤繡。為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胡蘭索卡主動對接各村社負責人,帶領殘疾人和貧困戶學習盤繡。除主動上門教她們外,還會在社交平臺幫忙銷售盤繡作品。


      2024年,胡蘭索卡入選首批青海省鄉村工匠名師。從傳統的家庭婦女到獨當一面的女強人,胡蘭索卡希望大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體現自己的價值,綻放女性獨有的力量與光芒。


      銀針挑起多彩“夕陽紅”


      在五十鎮班彥村的盤繡園里,午后的暖陽打在回廊上,近10位阿奶一邊曬著太陽,一邊聊著家常,聚在一起忙著手中的繡活兒。時不時她們還會停下手中的活兒,一起研究盤繡的設計、構圖、配色、用料等。


      2017年,班彥村完成了整體搬遷。為幫助搬遷后的失地農民有一份收入,當地政府在班彥村建成了第一個盤繡園,帶領當地百余名繡娘實現家門口就業。張卓麻什姐是個刺繡能手,也是省級非遺土族盤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8年,受縣文化館的推薦,張卓麻什姐成為盤繡園的負責人。在這里,她每天早出晚歸,帶領著村里的盤繡能手們,編織著心中的七彩之夢。


      張卓麻什姐告訴記者,這里的阿奶年齡多數在60歲以上,雖年老體邁,但個個精神矍鑠,勁頭十足。73歲的阿奶蘭拉木什姐是最年長的一位。不過,她倒像個老頑童,65歲從零開始學習盤繡,沒花多久時間就學會了,如今天天來盤繡園,成了這里的“滿勤員工”。


      在刺繡展廳,各種在售的盤繡作品琳瑯滿目,不少都是這些阿奶們的作品,有掛件、擺件、筆記本、民族服飾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阿奶們在這里用刺繡點亮“夕陽紅”。


      從七彩絲線到錦繡人生,無論是金盤繡的產業探索、胡蘭索卡的熱愛堅守,還是盤繡園里活力滿滿的阿奶們,她們用雙手詮釋著非遺的永恒魅力,更以堅韌與智慧點亮了鄉村振興的希望之光,古老技藝在時代浪潮中正不斷煥發新生。(記者 魏金金)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