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政府應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30





      北京市法制辦昨天就《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向社會征求意見。《條例》提出,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保護“非遺”。


      “非遺”保護政府擔責


      依據《條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傳統表演藝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民俗活動等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其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遺”保護,應當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注重活態傳承,以融入現代生產生活為導向,推動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


      《條例》明確“非遺”保護的政府責任:市和區政府應當加強對“非遺”保護、保存、利用工作的領導,將“非遺”保護、保存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設立專項資金,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經費一并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同時,將相關部門履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職責情況,納入政府考核評價體系。市和區政府還應當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并配備專職人員。


      “非遺”檔案應公開


      《條例》要求市和區文化主管部門要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非遺”項目進行調查,全面掌握其種類、數量、分布、生存環境、保護現狀等情況;并結合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重點項目、重點區域的“非遺”進行深度調查。同時,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非遺”線索。


      市文化主管部門應當運用圖片、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方式,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對“非遺”進行全面、真實、系統的記錄,建立并完善本市“非遺”檔案及相關數據庫。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非遺”檔案及相關數據信息應當公開,便于公眾查閱。


      《條例》明確,市和區政府要建立本級代表性項目名錄,代表性項目應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在一定群體或者地域范圍內世代傳承,至今仍以活態形式存在;具有地域特色且在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力。


      “非遺”保護注重活態傳承


      《條例》明確,“非遺”項目保護注重活態傳承。


      對瀕臨消失、活態傳承較為困難的代表性項目,市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區政府實施搶救性保護,可優先安排專項資金、對瀕危項目的后繼人才給予支持、及時記錄、建檔、保存資料和實物等。


      對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依托老城保護和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結合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整合相關區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市文化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和實施專項保護規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實行文化生態整體保護。


      對具有社會和市場需求,能夠借助創作、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轉化為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代表性項目,相關部門還可實行生產性保護,例如認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并給予扶持;推介、宣傳、展示相關文化產品和服務;提供與高等學校、研究機構交流機會;搭建與文創企業交流合作的平臺等。


      《條例》還鼓勵利用“非遺”資源開發體現古都文化、京味兒文化、紅色文化、創新文化的產品和服務,鼓勵“非遺”與城鄉建設、文化創意、科技和旅游等融合發展。


      支持“老字號”境外開店


      《條例》提出,支持傳統工藝類項目開展多種形式的拜師收徒儀式,建立人才培育體系和傳承機制,完善專業技術職稱序列評定機制。同時,建立健全中華老字號及北京老字號的品牌保護及統計監測制度,采取各種措施支持老字號企業通過在京外及境外開設門店、設立采購或配送中心等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北京特色文化。


      市和區政府還應當將京津冀地區共同擁有并有一定影響力的“非遺”項目,優先列入本級代表性項目名錄,加大保護和扶持力度,促進京津冀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條例》還對傳統表演藝術及戲曲保護、傳統民俗活動保護等提出具體規定。(高健)


      原標題:北京:政府應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舌尖上的“非遺” 留存一座城的味道

      濟南就是一座美食之城,多少令人流連的老字號,品一道招牌菜,就是在回味一段歷史;多少“名優小吃”,嘗一口“絕美口味”,就能覺察到當地人熱情、淳厚、樸實的真情義。而這其中,不少美食已被列入了各級非遺名錄,那些歷經歲月的味...
      2018-03-30
    • 青海非遺傳承人:傳承技藝更能增加收入(圖)

      青海非遺傳承人:傳承技藝更能增加收入(圖)

      3月29日,在青海省美術館展出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青海成果展上,土族盤繡傳承人席金花一邊正在繡著太陽花,一邊告訴記者說,靠著盤秀的手藝,她的生活已是大有改善。
      2018-03-30
    • 非遺“熱”下的“冷”思考

      非遺“熱”下的“冷”思考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體現和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和內容,新的歷史時期,必須遵循自身發展規律,既要在堅守和傳承中汲取營養,保持文化定力,也要在發展中看到隱憂,在熱度中保持冷靜,順勢...
      2018-06-05
    • 非遺傳承要見人見物見生活

      非遺傳承要見人見物見生活

      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據報道,上海從市級層面到16個區,都在舉辦形式多樣的非遺活動,打造非遺活態展示平臺,推進“非遺在社區”項目,促進非遺保護與傳承。
      2018-06-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