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考據為古絲綢之路第一橋的廚城門一號橋遺址遭非法開挖破壞嚴重,在案發一年后現場仍有橋樁等珍貴文物裸露,遭受二次傷害。近日,陜西省西安市檢察機關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加強對古建遺址保護區城市建設用地的管理,避免其他古遺址繼續遭到破壞。
據介紹,廚城門一號橋于2012年被發現,因古時人們西去必先沿北走過這座橋折西行出西域而達羅馬,因此被稱為古代絲綢之路第一橋。
2017年5月至7月,席某租用該橋附近土地時,擅自非法挖沙,形成了一個沿口面積約6畝、深度10米的大坑。經鑒定,挖沙活動將廚城門一號橋橋本體破壞11%,破壞橋樁500多根,更有大量石構件被破壞棄置,對古橋址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均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損壞。案發后,清理出各類石構件73個,共出土銅錢、石刻、瓦當、鐵銀銅器等各類遺存物9074件。
今年2月,席某故意損毀名勝古跡案移送西安市未央區檢察院審查起訴。辦案檢察官在查核犯罪危害后果時,發現現場仍基本保留原樣,不少文物裸露在外。該院公訴部門認為,這是特殊的犯罪案發現場,在公安機關收集證據后應及時恢復現場,避免對名勝古跡造成持續損害。案發至今現場仍未復原,文物管理部門是否盡到管理維護之責?國土資源部門是否盡到對非法挖沙活動的監督管理之職?公訴部門遂向該院民行部門發出了案件線索移交函,提示對國家礦產資源和重大文化資源損失應否進行民事行政公益訴訟。
未央區檢察院迅速啟動了民刑聯動工作機制,該院民行部門檢察官深入展開公益訴訟立案調查。民行檢察官發現,2017年5月31日,席某就曾被發現非法挖沙,被公安機關訓誡處理,卻未“驚動”國土資源部門。其后非法挖沙行動又持續了1個多月,國土資源部門未在巡查中發現。轄區內文物古跡眾多,如果不進一步加強對非法挖沙行為的監管后患無窮。案發以來,西安雨雪天較多,對遺跡整體繼續造成損害,轄區文物管理部門也有未盡職之處。
據此,未央區檢察院經報西安市檢察院批準,近日啟動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分別向西安市國土資源局、未央區文物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國土資源部門對非法挖沙行為切實履行監管職責,要求文物局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被損壞的古橋遺址。兩部門收到建議書后表示,將盡快開展相關行動,切實整改。(岳紅革 樊永明 楊林叢)
原標題:古絲路第一橋遭非法開挖文物裸露在外 陜西西安:公益訴訟助力珍貴古文物遺址保護
轉自:檢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