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 首次在境外發現絲路遺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4-24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世界遺產工作組4月19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宣布,來自中國、突尼斯、意大利和巴基斯坦的科學家在突尼斯南部發現10處古羅馬時代遺址。這是中國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在境外首次發現考古遺址。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王心源說,這10處遺址分別位于絲綢之路西端突尼斯南部梅德寧、加夫薩和泰塔溫地區,包括3段邊墻、2處軍事堡壘、3處水窖、一處農業灌溉系統和一處墓葬。


      王心源說,這次聯合考古歷經2年多,研究人員利用遙感觀測技術、衛星導航系統、地理信息分析系統等綜合技術,結合文獻分析和實地調研,最終確認這些遺址,并證明空間考古技術和方法行之有效。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聯合亞、歐、非國家開展并主導遙感考古遺存發現與系統研究,對提升中國科學家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水平、形成空間考古新研究技術與方法范式,具有標志意義。


      遙感考古是利用搭載在衛星、飛機、飛艇等空間平臺上的各類傳感器,記錄地物目標與電磁波相互作用的特性,依據地貌形態、地物陰影、植被及土壤濕度、霜雪等因素在目標地區所形成的不同標志,解釋地面或地下遺跡的影像特征。


      王心源說,遙感考古具有全局、直觀、周期性強、覆蓋范圍大等特點,是考古學發展的新增長點。


      突尼斯文化部長穆罕默德·扎因·阿比丁說,突尼斯和中國都有悠久歷史和文明,中國與突尼斯共享科學技術發展成果,提升突方考古學和自然環境研究水平,是合作共贏,有助于突尼斯利用先進技術手段,賦予文化遺產更多社會和經濟價值。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是中科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重要內容之一,以支撐“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通過分享數據、技術、知識和經驗,在地球大數據平臺建設、環境變化、減災、水資源管理、城市發展、農業和糧食安全、海洋、自然和文化遺產等方面開展深度研究和科學合作。(劉鍇 馬迪)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 首次在境外發現絲路遺址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古絲路第一橋遭非法開挖文物裸露在外

      古絲路第一橋遭非法開挖文物裸露在外

      被考據為古絲綢之路第一橋的廚城門一號橋遺址遭非法開挖破壞嚴重,在案發一年后現場仍有橋樁等珍貴文物裸露,遭受二次傷害。近日,陜西省西安市檢察機關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加強對古建遺址保護區城市建設用地...
      2018-05-07
    • 我國登記革命舊址、遺址達33315處

      我國登記革命舊址、遺址達33315處

      國新辦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我國保存和遺留了豐富多樣的革命文物資源。據統計,目前全國革命專題博物館和紀念館808家,與近現代重要革命直接相關事件和人物有關的可移動文物49萬件套。我國登記革...
      2018-07-31
    • 河北公布定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

      河北公布定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

      日前,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澗磁村定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并經省政府批準。
      2022-10-26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保護狀況明顯改善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保護狀況明顯改善

      具體來說,5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法規制度不斷完善,文保規劃穩步推進。55處公園中,33處公園已由地方政府頒布了地方性文物保護法規。近5年,三星堆、御窯廠等7處公園新頒布了遺址保護條例
      2023-04-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