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法可依,文物保護走上了規范化軌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簡稱“文物保護法”)的頒布,確定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這個方針正確處理了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全面、完整、準確地反映了文物工作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成為貫穿文物工作的一條主線,也是指導新時期文物工作的基本準則。


      作為山西省太原市的老城區,杏花嶺區歷史積淀深厚,文物資源較為豐富。全區共有文物單位106處,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掛牌保護的文物單位77處。文物保護法和太原市因地制宜制定的《太原市文物保護和管理辦法》,使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有法可依,可以積極開展文物保護、管理、普查、征集、研究和宣傳等各項工作,讓文物保護事業走上法治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


      我們一直將文物法規的宣傳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使文物保護法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我們圓滿完成了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摸清全區文物資源的全貌和分布概況,為全區文物保護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文物保護法保障了文物保護的經費來源。區政府全面落實文物保護“五納入”工作,將文物保護納入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鄉建設規劃、財政預算、體制改革和領導責任制。僅2017年,區財政預算就撥款10萬元用于保護和發展文物事業。2016年我們爭取上級專項資金173萬元,完成了“太原工程隊”舊址的保護修繕工程;申報的維修資金也使寶林寺,教場巷19、21號歷史民居,教場巷22號歷史建筑,楊愛源舊居,王靖國舊居,藏山神廟,國師二期,督軍府舊址等一批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得到及時修繕保護。


      除此之外,在文物保護法的指導下,我們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和開發事業。2012年由企業出資進行修繕的城隍廟,以及引進民間資金數百萬元修復的三橋街36號歷史民居,均在修繕結束后結合周邊環境進行了統一規劃建設,使保護修繕與文物綜合利用步入良性循環軌道。(作者:宋建偉,系太原市杏花嶺區文物旅游局局長,文字由本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整理)


      原標題:有法可依,文物保護走上了規范化軌道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文物保護“網絡公募”漸熱 “數字供養”創意助傳承

      中國文物保護“網絡公募”漸熱 “數字供養”創意助傳承

      “網絡化、數字科技、智慧保護”成為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敦煌文博會”)的核心詞匯,也成為世界各國探討文物保護的共同議題。
      2018-09-29
    • 2025年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體系基本形成

      月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進行解讀。“《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專門針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并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的中央政策文件。”國家...
      2018-10-10
    • 《上海市“十四五”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發布 科技創新將為主線

      近日,上海市文物局編制印發了《上海市“十四五”文物保護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分為發展形勢、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四個部分,設置了7類27個發展指標,明確了8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和8個相關專項行動,...
      2022-08-01
    • 推進文物保護迎來更好發展

      推進文物保護迎來更好發展

      “今年,我們一家人在老宅里又過了一個幸福的團圓年。”走進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尹源村村民曾榮華家新修的老宅,只見大門上貼著火紅的對聯,桌上擺放著剛出爐的炊糖糕,屋內彌漫著甜蜜的味道。
      2023-03-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