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物保護“網絡公募”漸熱 “數字供養”創意助傳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29





      “網絡化、數字科技、智慧保護”成為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敦煌文博會”)的核心詞匯,也成為世界各國探討文物保護的共同議題。


      28日,敦煌文博會“一帶一路”文化創意創新論壇在敦煌舉行。


      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看來,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堅守與傳承,同時也需要創新和創意,“網絡公募”是該基金會社會募集、資助文物保護的創新之舉。


      勵小捷現場舉例說,從2016年開始,該基金會與騰訊公益基金會合作開展了“保護長城,加我一個”的公募項目,修繕北京箭扣和河北喜峰口兩段長城。2018年,網絡公募還增加了長城加油包項目和修繕北京八達嶺古長城東段。截至目前,線上線下共募得400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這也是中國首次由社會組織主導的長城保護修繕。


      同時,該基金會還將募集資金和修繕的過程也作為普及長城知識、認識長城價值、提高公眾關注的過程,通過網絡持續推出長城保護知識和故事。


      2018年6月,騰訊與敦煌研究院共同策劃發起的敦煌“數字供養人”計劃,則是通過網絡募集的形式將資金用于對莫高窟第55窟進行全面、高精度、高保真的數字化檔案采集,該項目上線2個小時就獲得超過百萬的用戶關注。


      勵小捷說,該項目通過“互聯網+數字科技”的方式讓文化遺產重煥生機,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創新,而且也是公募上的有益嘗試。截至9月26日,該項目已為第55窟壁畫的數字保護工程籌得40.28萬元,參與72478人次。


      騰訊互動娛樂市場平臺部副總經理戴斌接受媒體采訪說,“數字文保解決方案”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生產方式,希望能在數字時代,接續敦煌傳承千年的“供養人”傳統,倡導社會公眾特別是年輕人通過互聯網公益,以及游戲、音樂、動漫、文創等數字創意方式,關注文化遺產保護,共同守護敦煌的下一個千年。(丁思 馮志軍)


      原標題:中國文物保護“網絡公募”漸熱 “數字供養”創意助傳承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有法可依,文物保護走上了規范化軌道

      有法可依,文物保護走上了規范化軌道

      作為山西省太原市的老城區,杏花嶺區歷史積淀深厚,文物資源較為豐富。全區共有文物單位106處,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掛牌保護的文物單位77處。
      2018-06-04
    • 2025年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體系基本形成

      月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進行解讀。“《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專門針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并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的中央政策文件。”國家...
      2018-10-10
    • 《上海市“十四五”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發布 科技創新將為主線

      近日,上海市文物局編制印發了《上海市“十四五”文物保護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分為發展形勢、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四個部分,設置了7類27個發展指標,明確了8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和8個相關專項行動,...
      2022-08-01
    • 推進文物保護迎來更好發展

      推進文物保護迎來更好發展

      “今年,我們一家人在老宅里又過了一個幸福的團圓年。”走進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尹源村村民曾榮華家新修的老宅,只見大門上貼著火紅的對聯,桌上擺放著剛出爐的炊糖糕,屋內彌漫著甜蜜的味道。
      2023-03-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