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件文物再現“大遼五京”盛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07





     

      昨天,首都博物館展廳內,參觀者在遼代石棺前駐足。

      遼代“七佛貼金法舍利大塔”。

      遼代穹廬陶器。 記者 武亦彬攝


      《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昨天在首博開幕,270件文物再現“馬牛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的盛景。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至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為金兵俘虜,其后耶律大石建西遼,于1218年亡于蒙古,契丹族的政權延續了300余年。盛時,曾勢壓后晉而得幽云十六州,與宋爭鋒而屢挫對手,大遼“五京”也隨之次第而建。策展人高紅清介紹,本次展覽分為“五京備焉”“四時捺缽”“南北面官”“華夷同風”“塔寺巍巍”五個篇章,為觀眾描繪勾勒出一幅遼代全景圖。


      270件文物中,既有精致美麗的金銀器、瓷器,也有珍稀的壁畫、佛教器具,還有玉器、瓷器、書畫、石碑等。其中,遼上京皇城外西二里出土的“天朝萬順契丹銀幣”,正面有四個陽文契丹大字,背面有八個陰文契丹大字。“與銀幣正面銘文完全相同的契丹銅幣曾有過出土,但背面無字。這枚幣應該不是流通錢幣,而是用作某種盛典的壓勝錢。”高紅清說。壓勝錢是指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錢幣。


      遼南京史稱燕京,在今天的北京西南,是在唐幽州城的基礎上建立的。展覽中,許多文物展現了“遼南京”時的城貌。比如一件在北京八寶山韓佚墓出土的“越窯刻花宴樂人物執壺”,薄胎致密,釉色青灰。口蓋飾有云紋或羽紋,把上流飾花草紋,壺身兩面飾四對人物坐飲圖,十分繁復精巧。“韓佚是頗受遼太祖重用的漢臣韓延徽的孫子,他的墓葬中出土器物,從精美程度看,很可能是皇室對其先祖的賞賜。”高紅清說,“韓延徽等漢臣在耶律阿保機建立世襲制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影響,韓佚墓的發現對研究北京史、遼史都有很大補益。”


      展覽將持續至12月9日,觀眾可免費參觀。


      鏈接


      凱莉王妃“小金人”登午門


      271件摩納哥珍寶昨天“登上”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其中包括格蕾絲·凱莉王妃獲得的奧斯卡“小金人”。


      《貴胄綿綿:摩納哥格里馬爾迪王朝展(十三世紀——二十一世紀)》用271件文物濃縮了摩納哥公國十三世紀至二十一世紀700余年綿延歷史。其中一頂夏洛特公主的王冠熠熠生輝,它由珠寶制造商卡地亞制作,材質是白金、黃金、寶石和珍珠。策展人介紹,這頂冠冕出現在夏洛特王妃的正式肖像上。


      作為摩納哥的“代言人”,格蕾絲·凱莉王妃是二十世紀最為著名的電影演員之一。此次展覽專門為她開辟展區。她與摩納哥蘭尼埃三世親王在非宗教婚禮上穿著的婚紗,她的梵克雅寶首飾,以及王妃在蒙特卡洛賭場舉行的蒙特卡洛百年慶典舞會上穿著的粉色綢緞長裙等均在展出之列。


      展覽將持續到11月11日,觀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記者 劉冕)


      原標題:270件文物再現“大遼五京”盛景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古絲路第一橋遭非法開挖文物裸露在外

      古絲路第一橋遭非法開挖文物裸露在外

      被考據為古絲綢之路第一橋的廚城門一號橋遺址遭非法開挖破壞嚴重,在案發一年后現場仍有橋樁等珍貴文物裸露,遭受二次傷害。近日,陜西省西安市檢察機關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加強對古建遺址保護區城市建設用地...
      2018-05-07
    • 國家文物局:加強文物進出境審核與被盜文物查驗

      國家文物局:加強文物進出境審核與被盜文物查驗

      一方面,國內盜竊盜掘文物活動屢有發生,個別不法分子試圖通過將文物走私出境再申請辦理臨時進境登記的方式,掩蓋被盜文物和出土文物的非法性質;另一方面,國際文化文物交流更加頻繁,申請辦理臨時進境登記的外國文物數量持續...
      2018-05-08
    • 評論:文物資產化須堅守“保護第一”原則

      評論:文物資產化須堅守“保護第一”原則

      近期,有關文物該不該“資產化”的話題可謂針尖對麥芒,在業界和輿論場引發諸多熱議。4月3日,《中國文物報》刊發《不可移動文物——從資源到資產》署名文章,強調促進不可移動文物資產化已勢在必行;在5月4日,該報刊載另一篇...
      2018-05-09
    • 專家學者熱議“超連”博物館:連接,讓文物活起來

      專家學者熱議“超連”博物館:連接,讓文物活起來

      將近20年前的世紀之交,網絡技術已經露出崢嶸之角,這一新技術可能給信息交流乃至社會文化帶來的變化既令人憧憬,又夾雜著不確定性。術語“超連”就這樣應運而生。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借用“超連”作為主題詞,提出新方法和新公...
      2018-05-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