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態音樂走出高原登陸“上海之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28





      作為第3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主體演出項目之一,“守護三江源”大型生態情景音畫《從黃河到長江:民族音樂巡演》25日晚上演于上音歌劇院。


      該作品以中國兩大“母親河”長江、黃河為主題,以民族音樂文化元素為主線,通過少數民族非遺樂器、西洋樂器、青藏高原原生態人聲、民族管弦樂團、民族服飾展演、民族舞蹈等跨界融合的藝術形式,向世人展示“美麗中國”。


      當晚,在果洛州第一支特色室內樂團“阿尼瑪卿組合”的演繹下,牛角琴、鷹骨笛、達瑪鼓、吉祥海螺等藏族樂器悉數亮相,為整場演出增添了亮色。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東南部,地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是“中華水塔”的重要水源涵養地,生態文化、格薩爾文化底蘊深厚。果洛也是上海市對口幫扶地區中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環境最惡劣的地區。


      2021年,在上海音樂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從黃河到長江》項目負責人、上海音樂學院教師湯聲聲攜手果洛州民族歌舞團,成立了果洛州第一支鋼琴與非遺民族器樂組合“阿尼瑪卿組合”,為原本自彈自唱、“單兵作戰”的當地音樂人才打開了另一扇藝術大門,也讓這些具有動人聲音的藏族樂器得以“走出高原”。


      為了《從黃河到長江》項目的創作和排演,湯聲聲每年都要去果洛地區采風。她注意到,果洛當地的藝術仍以原生態為主流,原生態人聲猶如“天籟之音”。


      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湯聲聲依靠醫用氧氣瓶與其他成員一起排練,邊彈鋼琴邊唱、邊教學邊調整作品。“‘阿尼瑪卿組合’里除了我以外,都是藏族成員。與藏族同胞共享音樂和人生時光,對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收獲與幸福。”


      在當地創排作品時,她也切身感受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震撼美、原生態的人文氣息,并將其融入演出,力求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希望觀眾除了感受到作品本身的美好旋律,也能更加關注生態環保。”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