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大IP劇集日漸失靈 市場價值回歸理性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4-02





      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近日公布了提名名單,所謂的大IP劇無一入選。這應該是“專業好評”與“觀眾選擇”的勝利會師,因為在市場上,大IP劇已經日漸失靈。


      縱觀2017年的收視成績,現實主義題材在內容產業處處開花,作為以往收視靈藥的“大IP+流量明星”模式卻屢屢顯出頹勢。年初的《孤芳不自賞》就陷入“摳圖”“替身”的爭議中,大眾更是對“天價片酬”“數字小姐”“面癱演技”忍無可忍。這種情緒也從年頭持續到年尾,《青云志2》《醉玲瓏》《秦時麗人明月心》等“古裝IP”在收視和口碑上都沒有取得預期成績,卻無一例外遭受著“劇情注水”“演技尷尬”等質疑,再看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大IP”的頹勢仍在繼續。《鳳囚凰》引來惡評如潮,《烈火如歌》繼續“瑪麗蘇”,觀眾對同類型劇的期待值和認可度也逐漸降低。


      “IP”的真正爆發,應該是出現在2015年下半年。自《花千骨》大熱后,古裝IP便成為電視劇市場的主流,一時間大量“IP”遭資本瘋搶。但好景不長,2016年,《幻城》《九州天空城》和《青云志》的平淡反響就給“大IP”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2017年“IP”佳作同樣匱乏,與此同時,《人民的名義》《雞毛飛上天》《小別離》《中國式關系》等現實題材劇殺出重圍,成為市場贏家。除了古裝IP,懸浮的“偽現實”劇也逐一“淪陷”,《夏至未至》《微微一笑很傾城》《人間至味是清歡》《極光之戀》無不是噱頭大于內容,想要像以前那樣召集一群流量演員,演個情情愛愛的IP,然后坐等高收視已經越來越難。


      IP電影在2017年也遭遇了多場滑鐵盧。從《爵跡》《夏有喬木雅望天堂》到《鮫珠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即使集結了大批明星,但令人尷尬的演技、劇情和特效,都無法拯救撲街的票房。


      IP不是原罪,之所以會在兩三年內迅速垮掉,還是利用IP賺快錢的心理。IP劇的崛起背后是商業利益對年輕人審美的討好,與之相伴而生的,是“顏值消費”,一時間,流量明星成為香餑餑,新人的起用速度也越來越快,演技不夠顏值來湊,替身、配音泛濫成災。由于市場追捧,演員片酬與制作費比例也長期在畸形的比例中徘徊,導致拙劣制作頻出,給觀眾造成了“五毛特效”的普遍印象。此外,這些IP劇大多改編自網絡小說,其底本類型化、套路化嚴重,當觀眾的新鮮勁兒一過,這類作品的文本短板便愈發明顯。


      每個時代固然有自己獨特的趣味與萌點,但真正打動人心的還是觀照現實的真誠之心。IP遇冷的背后,是觀眾對影視藝術本體價值的理性回歸。被古裝玄幻、現實懸浮弄得在天上飄久了,無論是市場還是創作者,都在呼喚具有思想深度和現實意義的優秀電視劇。盡管國產劇在品質上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整體而言,優勝劣汰的法則正在重回電視劇市場,只有淘汰這些虛張聲勢的假作品、假流量,才能多讓好作品洗洗眼睛。(耿愿)


      原標題:大IP失靈 市場回歸理性


      轉自:長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