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 我們怎樣“看”電影核心競爭力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7-04





      近年來中國電影發展迅猛,在創作、生產、市場、海外傳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新時代國產電影如何更好抓住機遇,涌現更多的藝術精品,增強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近日,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舉辦第21期影視大講堂,集中對新時代提升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話題進行了討論——


      趙葆華: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是講好中國故事


      什么是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電影業不僅僅是娛樂業,也不僅僅是技術工業,而是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更是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據此我們認定,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關鍵點是講什么人物的故事,傳遞什么精神。人物的精神境界決定電影核心競爭力的高與下,因為它影響國民的精神境界。


      反思我們的銀幕形象和銀幕品格,一段時間以來,世俗品格過重,英雄品格過輕。聚焦人物塑造上,風行娛樂狂歡重口味,風行自我解嘲、自我調侃、自我矮化、自我輕賤。


      我們不應該降低審美底線,不應該去消費卑瑣小人的卑瑣之事,而應該在凡人小事中提升出人性的高潔,在寫平民的世俗生活中,開掘出他們對美好人生的守望。銀幕上迷戀世俗化小民讓觀眾已經看膩了!于是《戰狼2》橫空出世,電影票房橫卷市場創造國產片中的奇跡和奇觀,何以然?冷鋒的大英雄形象和家國情懷及他的精神性格,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時下人們對大國情懷和英雄形象的精神需求,這是民族崛起中的國民精神和國民愿望,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匡扶正義和救危扶難。


      要講好中國故事,還要看怎樣講。“怎樣講”——就是藝術表達。藝術表達關乎核心競爭力的成與敗。電影只有被觀眾欣賞和閱讀,電影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得以生成。內容為王,情懷至上,敘事為先,內容是決定性的因素,表達的好不好是觀眾看不看的先決條件,好看是硬道理。


      藝術表達的前提是提倡藝術創新,即表達創新。不墨守成規,不拘泥于定式,告別陳舊感、機械化。藝術表達的基本要義是類型確定,風格定位,情節設置,角度與結構的選擇。電影市場是細分的,觀眾是分眾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審美愛好,決定他們對電影有不同的選擇,由此決定中國電影必須走類型化道路。


      時下電影風氣浮躁,不少創作者急于一夜成名,很難潛下心來向生活的深度掘進。我們應該放下雜念靜下心來,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直面生活、洞悉生活,追求對生活的新發現、對藝術的新表達,銳意創新,我們應該追求深刻意蘊,指明生活與時代的趨勢,打造無愧于時代的電影作品。


      丁亞平:電影怎樣由大做強


      我國電影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增長階段,但是中國電影怎樣由大做強,創作上的后發優勢如何淋漓盡致地發揮?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在電影創作人心浮躁的時代,在電影市場泡沫四起的時候,如何跳出來提取經驗并獲得新的定位與發展戰略,成為過去沒有考慮和思考到的問題。這十幾年來,中國電影業迅猛發展,一是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植的結果;二是城市化進程和數字技術普及與應用的結果,電影生產、創作行為與審美運動與時俱進。但是,我們需看到,相較于游戲產業的2000億元、電競產業的900億元規模,電影的經濟體量不大,電影創作的質量也并不穩定。中國電影的問題在于其核心競爭力和導向性,這需要高度重視。市場為王,向低端市場傾斜,不抓創作導向,沒有好內容,反向性地帶動影視黑色產業鏈的發展,既得罪觀眾、搞壞觀眾口味,讓社會和全民失望,又違背改革開放以來貫穿在電影發展中的最重要的文化邏輯。因此我們需要貫注與秉持一種真實誠懇的態度,關注與珍重電影的傳統與文化,并努力獲取中國故事、中國題材全球化的能力。只有這樣,未來的中國電影創作才會更有遠見,更有共通價值,更能被世界接受。這便是近40年來中國電影創作最重要的經驗與啟示。


      重視電影藝術創作的質量,仍然是新語境下中國電影創作務實發展的根本。優化電影題材和藝術表現結構,改變電影創作機制,提高創新能力;堅持內容為王,通過電影的人性價值與文化內涵的表達,創造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在探索追求中不斷創造豐富的審美空間;推進資源整合,克服電影短板;既講普通話,又講地方話;轉換視角,既保持,又放開;積極關注變化著的大眾觀賞趣味,提升電影藝術的活力和對外電影的“大循環”的全球化能力與水平,更有力地增進全社會的電影與文化獲得感,持續提供值得重視的新鮮經驗,同時,也為提高中國電影在全球電影發展空間的影響力、有效地建構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的關系提供方向。


      趙衛防: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


      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在資本的裹挾之下,其創作層面不斷遭遇價值觀和藝術性危機,核心競爭力亟待加強。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語境下,中國電影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使命更為迫切,而堅守文化自信,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文藝作品獲得文化自信應遵循這樣一個鏈條:應先有自己的文化主張,然后進行文化表達,最終完成文化征服。完成了文化征服,文藝作品方能獲得文化自信,也才能產生較強的核心競爭力。中國電影堅守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競爭力也應遵循從文化主張到文化表達再到文化征服的路徑。首先是文化主張,進行文化主張的前提,是要堅信我們的文化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是我們的文化主張之根基,文化表達之依托。現在某些電影作品并沒有表達出這樣的優秀中華文化,更多呈現出的是資本裹挾下的價值觀迷失,如崇尚財富、權勢,個人利益至上甚至消解民族精神等。這些充斥銀幕的文化根本不是優秀的中華文化,這些影片進行的文化主張也偏離了中華文化,最終也不可能產生文化自信,更不會產生核心競爭力。當下,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如機構改革以及主管部門的諸多措施,都在這一方面進行著調整,從文化主張這個根本層面入手來解決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其次,國產影片在文化表達層面不能墨守成規、抱守殘缺,應當注重中華優秀文化的現代化解讀、國際級呈現與世界級制造。這方面成功的個案已有很多,如《紅海行動》中的將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主流價值觀與高科技戰爭類型對接,以及對人物立體性和人性豐富性的書寫,摒棄了對“高大全”和“偉光正”式的人物刻畫,在保證影片社會效益的同時充分實現經濟效益。這便是其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原標題:新時代,我們怎樣“看”電影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李京盛:期待我們的熒屏為新時代寫下生動注腳

      2018年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在新的“甲子之初”探討有關電視劇的時代性話題,更具有當下意義。更加豐富多樣的題材、更加敏銳的藝術觸角、更加深刻的藝術思考,這些都是新時代對于電視劇的期待
      2018-04-13
    • 鄧文卿:讓科技在影視中成為新時代中國熱詞

      中國新能源、中國交通、中國超算……上至“九天攬月”,下到“海底撈針”,近期熱播的紀錄片《創新中國》用震撼的視聽語言,全景展現中國最前沿的科技突破。豆瓣網友9 3的高評分,既是這部紀錄片品質的反映,也是觀眾對影視作...
      2018-04-13
    • 優質內容將成短視頻平臺核心競爭力

      主管部門的系列動作,讓迅速躥紅的短視頻行業踩下了“急剎車”。“目前的突擊關停等手段,對業界生態的影響非常之大,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業恐慌。在‘信心比黃金更珍貴’的今天,經營平臺的風險陡然加大讓快速發展的行業迅...
      2018-05-03
    • 賈偉:打造爆款產品的核心就是要懂用戶

      “打造爆款產品的核心就是要懂用戶。”在國內著名設計師、洛可可設計集團創始人賈偉看來,隨著消費升級的步伐加快,消費者越來越期待富有創意和個性化的產品。企業在設計產品中必須弄清“用戶是誰”“用戶在哪”“用戶想要什么...
      2018-04-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